木箱成本核算方法-木箱成本核算方法包括
周转材料,是指企业能够多次使用、逐渐转移其价值但仍保持原有形态不确认为固定资产的材料,如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
周转材料本科目应按照周转材料的种类分别在库、在用、和摊销进行明细核算。
周转材料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购入、自制、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并已验收入库的周转材料等,比照“原材料”科目进行处理。
(二)企业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对周转材料采用一次转销法、分期摊销法、分次摊销法或者定额摊销法。
1.一次转销法,一般应限于易腐、易糟的周转材料,于领用时一次计入成本、费用。
2.分期摊销法,根据周转材料的预计使用期限分期摊入成本、费用。
3.分次摊销法,根据周转材料的预计使用次数摊入成本、费用。
4.定额摊销法,根据实际完成的实物工作量和预算定额规定的周转材料消耗定额,计算确认本期摊入成本、费用的金额。
购买用于包装产品的木箱应计入周转材料这个科目。
材料成本差异的业务举例
1、5850是对应的报废的周转物
周转物五五摊销,使用时已经摊销了一半(11700/2=5850)
现在退回来报废,乘下未摊销的一半5850在报废时摊销,所以将5850计入主营业务成本。
2、同时注销包装物成本及已经摊销部分
这也是报废清账,上一步是报废将账面净值(原值减摊销)也就是未摊完部分摊完,这一步继续报废,将账面实物全部注销清账。
换个角度讲:
包装物,我们用周转材料科目来核算
其中,在库表示库存的
出租表示已经使用的,这两个明细登记的都是包装物原值。你如果在库,那就不在出盘,如果你出租,那就从在库里减出,转进在库。
这个是核算包装物原值的,相当于固定资产科目
然后在周转材料里再设一个明细科目--摊销,这个科目相当于累计折旧
五五摊销法,领用时就摊销一半,在报废时摊销一半。
现在报废,所以摊销一半
这样,对应这批报废的周转物,在原值明细科目下有他的原值,在摊销科目下有他的折旧值,一个借方,一个贷方,合计是零,但是单独拿一个明细科目来讲,还是有这批报刻周转物的账,所以需要用注销分录
也就是将此批报废周转物的原值从在库或者出租科目里减掉,同时将这批报废的周转物的已经摊销值(累计折旧)从摊销明细科目里减出,完成报废注销清账手续
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怎么计算 它的成本有哪些构成
例:某单位发出木料100m3,加工包装用的木箱,木料计划成本为1000元/m3。材料成本差异率为一1%,往返运杂费1500元,加工费3000元,增值税510元均以银行存款支付,加工木箱1000只,每只计划成本为102元,现己完成并验收入库。
(1)发出材料时:
借:委托加工材料 99000
材料成本差异 1000
贷:原材料 100000
(2)支付运杂费、加工费 时:
借:委托加工材料——木箱 4500
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510
贷:银行存款 5010
(3)收入包装物结转入库(超支)
借:包装物 102000 (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 1500
贷:委托加工材料——木箱103500(实际成本)
关于材料成本差异的核算,初学者理应明确的问题是,只有验收入库和发出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时,才需要调整其收入和发出的差异,在途或库存的材料不需要调整差异。
计算例子:A公司委托B公司加工材料一批,A公司发出原材实际成本为50 000元。完工收回时,支付加工费2 000元。该材料属于消费税应税物资,同类物资在B公司目前的销售价格为70 000元。A公司收回材料后,用于生产非应税消费品。
假设A、B公司均为一般纳税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消费税税率为10%。A公司已收回该材料,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则该委托加工材料收回后的入账价值为59 000 元。
该批委托加工物资所支付的消费税?= 70 000 × 10%= 7 000 元
该批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 50 000 + 2000 + 7 000 = 59 000 元
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物资的成本包括加工中实际耗用物资的成本、支付的加工费用及应负担的运杂费、支付的税费等。
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应当包括加工中实际耗用物资的成本、支付的加工费用及应负担的运杂费、支付的税金等。
企业为了反映和监督委托加工物资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应设置“委托加工物资”科目进行核算。
委托加工物资,属于资产类账户,借方登记委托加工物资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加工完成入库物资的实际成本和剩余物资的实际成本,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尚未完工的 委托加工物资的实际成本。
扩展资料
当企业发出材料时: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原材料
当企业支付加工费、缴纳相关税费时:
借:委托加工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贷:银行存款
当企业支付运杂费时: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银行存款
当企业收回委托加工物资时,
借:库存商品 / 原材料 等
贷:委托加工物资
百度百科-委托加工物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