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实木楼梯

战国漆器主要出自什么地方-战国漆木箱

战国漆器主要出自什么地方-战国漆木箱

定陵地下宫殿:

中国著名地下建筑,明代神宗皇帝朱翊钩(1573~1620年)的陵墓。明十三陵之一。在北京市昌平县天寿山南麓。1584年开始兴建,1590年陵墓全部完工。其地下建筑一般称“地下宫殿”(简称地宫),于1957年发掘。定陵的建筑主要有恩门、恩殿、明楼、宝城和地宫等部分。定陵的地宫位于明楼的正后部,是陵墓建筑中的主要部分,其中埋葬着朱翊钧和孝端、孝靖两个皇后。

地下宫殿在定陵明楼的正后部,距墓顶27米。总面积1195平方米,全部拱券式石结构,由前、中、后、左、右5座高大宽敞的殿堂联成。前、中殿为长方形,后殿横在顶端。

前、中、后三殿之间各有一道石券门,其檐、椽、枋、脊、吻兽均为汉白玉雕成,檐下有空白石榜。券门下是两扇洁白的汉白玉门,高3.3米,宽1.8米,重约4吨。门扇上均横以青铜铸成的长方形大梁(称管扇),宽84厘米,厚30厘米,重约10吨。石门制作工整细致,设计科学合理。门内有顶门用的“自来石”,通高1.6米,两端刻莲瓣。

前、中殿长58米,宽6米,高7.2米,全用“金砖”(大型方砖)铺地。中殿是陈设祭器的殿堂,内置帝、后的3个汉白玉石宝座及点长明灯用的青花云龙大瓷缸和黄琉璃五供。左右配殿为石拱券无梁建筑,长26米,宽6米,高7.1米,中有汉白玉垒起的棺床,棺床上面用“金砖”铺砌,中间有长方形孔穴,内填黄土,称“金井”。

后殿为地宫中最大的殿,长30米,宽9米,高9.5米,地面用磨光花斑石漫砌,棺床中央放置朱诩钧和孝端、孝靖两后的棺椁,三具棺椁周围放有玉料、梅瓶及装满随葬器物的红漆木箱。

长城:

长城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全长8851.8公里,平均高6至7米、宽4至5米。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的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它与天安门,兵马俑一起被世人视为中国的象征。

因长度逾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全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十分艰难。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最早的长城。以后历代君王大都加固增修。长城东起河北省山海关,西至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10个省区市。长城的总长度为8851.8千米,其中人工墙体长度为6259.6千米,壕堑和天然形成长度为2592.2千米。

长城的地形

“因地形,用险制塞”是修筑长城的一条重要经验,在秦始皇的时候已经把它肯定下来,司马迁把它写入《史记》之中。以后每一个朝代修筑长城都是按照这一原则进行的。凡是修筑关城隘口都是选择在两山峡谷之间,或是河流转折之处,或是平川往来必经之地,这样既能控制险要,又可节约人力和材料,以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修筑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选择在险要之处。至于修筑城墙,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形,如像居庸关、八达岭的长城都是沿着山岭的脊背修筑,有的地段从城墙外侧看去非常险峻,内侧则甚是平缓,有“易守难攻”的效果。在辽宁境内,明代辽东镇的长城有一种叫山险墙、劈山墙的,就是利用悬崖陡壁,稍微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为长城了。还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绝壁、江河湖泊作为天然屏障,真可以说是巧夺天工。长城,作为一项伟大的工程,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遗产。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延庆的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保存最完好,最具代表性的一段。这里是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前哨,海拔高度1015米,地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是明代重要的军事关隘和首都北京的重要屏障。登上这里的长城,可以居高临下,尽览崇山峻岭的壮丽景色。迄今为止,已有包括尼克松、撒切尔夫人在内的三百多位知名人士到此游览。

慕田峪长城:慕田峪长城位于北京市怀柔区境内。距北京城73公里。北京著名长城景点之一,是明朝万里长城的精华所在。慕田峪长城的构筑有着独特的风格,这里敌楼密集,关隘险要,城两侧均有垛口。

司马台长城:位于北京市密云县东北部的古北口镇境内,距北京120公里,由戚继光督建,它东起望京楼,西至后川口,全长5.4公里,敌楼35座,整段长城构思精巧,设计奇特,结构新颖,造型各异,堪称万里长城的精华。司马台长城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唯一保留明代原貌的古建筑遗址。

金山岭长城:位于距市区140公里密云县与河北滦平县交界的燕山山脉之中。西起龙峪口,东止望京楼,全线10.5公里。沿线设有建筑各异的故搂67座,烽火台二座,大小关隘五处,这里长城上敌楼密集,一般50-100米一座,墙体以巨石为基,高5-8米,并设有拦马墙、垛墙和障墙,形式多样,各具特色。被誉为"万里长城,金山独秀"。

山海关长城: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的入海处。现属山海关境内的长城全长26公里,主要包括:老龙头长城、南翼长城、关城长城、北翼长城、角山长城、三道关长城及九门口长城等地段。老龙头长城是长城入海的端头部分,有“中华之魂”的盛誉。

嘉峪关长城:明代长城最西端的起点,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城关,河西第一隘口,有天下第一雄关的美名,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站。城关则是由内城、外城和城壕组成的完整军事防御体系。现在看到的城关以内城为主,由黄土夯筑而成,外面包以城砖,坚固雄伟。城关两端的城墙横穿戈壁,在这里可以体会到大漠孤城的苍凉。

虎山长城:位于辽宁丹东市城东十五公里的鸭绿江畔虎山景区虎山面积四平方公里,主峰高146.3m。峰顶是万里长城的第一个烽火台。站在烽火台上环顾四周,朝鲜的义州城、中国的马市沙洲和连接丹东与新义州的鸭绿江大桥清晰可见。

九门口长城:坐落在辽宁省绥中县李家乡新台子村境内,距山海关15公里,全长1704米。其南端起于危峰绝壁间,与自山海关方向而来的长城相接。自此,长城沿山脊向北一直延伸到当地的九江河南岸,在宽达百米的九江河上,筑起规模巨大的过河城桥,以此继续向北逶迤于群山之间。“城在水上走,水在城中流。”便是人们对九门口长城的形象描述。

大同长城:明代大同为九边重镇之一,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大同明长城主要建于嘉靖年间,由宣大总督翁万达创修。大同镇长城东起天镇县东北镇口台,西至丫角山(今内蒙古清水河子上村东山),全长335公里。据《三云筹俎考·大同总镇图说》统计,大同镇先后修大边、二边516.3里;内五堡、外五堡、塞外五堡、云冈六堡等主要城堡72座(城20,堡52);边城776个;火路墩833个。大同市、浑源、灵丘县境内的明长城周内长城。浑源境内计 160华里,灵丘境内长约 190华里。明内、外长城在大同境内总长为 800多华里。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谁又描写人物的短篇故事啊列如:泥人张 快手刘 刷子李

一、招远的历史

新石器时代,招远境内就有人类活动。

夏、商、周属青州莱国地。

春秋时,齐侯迁莱于倪地,始属齐。

战国为齐东郡。

秦属齐郡东境。公元前201年(西汉高祖六年),在今县治西22公里处的西曲城村附近设曲成县,于黄县西南置惤县,今招远大部为当年青州东莱郡的曲成县和惤县地。东汉、曹魏、两晋因之。

470年(北魏皇兴四年),分青州置光州,析曲成县为曲成、东曲城县。此时招远县境为东曲城、曲成及惤县地,属光州东莱郡。

556年(北齐天保七年),并东曲城、曲成县入掖县,并惤县入黄县,仍属光州东莱郡。隋因之。

623年(唐武德六年),在今县治置罗峰镇,属河南道莱州郡掖县。五代因之。

北宋时属河南道京东东路莱州郡掖县。

金初,属山东东路定海军掖县。

1131年(金天会九年),析黄县西南境和掖县东境,在罗峰镇建城,置招远县,属山东东路莱州。

元初,属山东东西道益都路总管府莱州,1264年(中统五年)属淄莱路,1336年(至元二年)属般阳路。

1368年(明洪武元年)属莱州府,1376年(洪武九年)属登州府。清因之。

1913年废府置道,招远属山东省胶东道,1925年改属东海道,1928年废道直隶山东省,1934年属山东省鲁东行辕第九专员区,1936年属山东省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区,“七七事变”后,属山东省鲁东行辕第九行政督察专员区。

1940年2月,招远县抗日民主 *** 成立,属胶东区行政公署西海督察专员公署。

1941年1月,招远县析为招远(俗称南招县,属西海区,1945年10月改属北海区)、招北县(属西海区,1942年8月改属北海区)。1950年1月1日,招远、招北县合并,称招远县,属北海区。

1950年5月,属山东省莱阳专区。1958年11月,属烟台专区。

1983年11月,改为烟台市辖县。

1992年3月撤县设市,归山东省直辖,烟台市代管。

二、招远的历史

新石器时代,招远境内就有人类活动。

夏、商、周属青州莱国地。

春秋时,齐侯迁莱于倪地,始属齐。

战国为齐东郡。

秦属齐郡东境。公元前201年(西汉高祖六年),在今县治西22公里处的西曲城村附近设曲成县,于黄县西南置惤县,今招远大部为当年青州东莱郡的曲成县和惤县地。东汉、曹魏、两晋因之。

470年(北魏皇兴四年),分青州置光州,析曲成县为曲成、东曲城县。此时招远县境为东曲城、曲成及惤县地,属光州东莱郡。

556年(北齐天保七年),并东曲城、曲成县入掖县,并惤县入黄县,仍属光州东莱郡。隋因之。

623年(唐武德六年),在今县治置罗峰镇,属河南道莱州郡掖县。五代因之。

北宋时属河南道京东东路莱州郡掖县。

金初,属山东东路定海军掖县。

1131年(金天会九年),析黄县西南境和掖县东境,在罗峰镇建城,置招远县,属山东东路莱州。

元初,属山东东西道益都路总管府莱州,1264年(中统五年)属淄莱路,1336年(至元二年)属般阳路。

1368年(明洪武元年)属莱州府,1376年(洪武九年)属登州府。清因之。

1913年废府置道,招远属山东省胶东道,1925年改属东海道,1928年废道直隶山东省,1934年属山东省鲁东行辕第九专员区,1936年属山东省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区,“七七事变”后,属山东省鲁东行辕第九行政督察专员区。

1940年2月,招远县抗日民主 *** 成立,属胶东区行政公署西海督察专员公署。

1941年1月,招远县析为招远(俗称南招县,属西海区,1945年10月改属北海区)、招北县(属西海区,1942年8月改属北海区)。1950年1月1日,招远、招北县合并,称招远县,属北海区。

1950年5月,属山东省莱阳专区。1958年11月,属烟台专区。

1983年11月,改为烟台市辖县。

1992年3月撤县设市,归山东省直辖,烟台市代管。

三、招远有什么名胜古迹

位于招远市城东北15公里处罗山南麓的“班仙洞”为道观“觉观”。

因班姓羽士在此修炼影响较大,加之“觉观”地形险奇,民间称为班仙洞,“仙洞石门”旧为招远八景之一。班仙洞建为元末明初。

旧志记载:元代全真教龙门派创始人丘处机(栖霞人)曾修炼于此,并题有“春风浩荡满山谷,自上纵欲超天庭”诗句。胶东为道教的发韧地之一,王重阳与其徒“北七真人”修炼的道教遗迹遍布胶东各处,“班仙洞”便为其中之一。

此观分为东西两院。峭壁之下为正殿,东西两院各有配殿。

南临悬崖高墙之上建有客室。西院有西侧殿。

下通道之上为钟楼,钟楼北为居室斋。居室斋北为伙房、磨房等。

1988年文物普查时,班仙洞保存下来的只有正殿、西侧殿、下通道。所以能保存下来,主要是墙体厚,为大块石筑,顶为砖券。

其它为清代土木建筑,为以后陆续补建而成。班仙洞数百年来香火不衰,西侧500米处“道士茔”墓群,为历代道徒葬身之处。

至20世纪40年代初期,观内已无道士住持。因无人管理,逐年衰败,至修复前,清代建筑已不存。

1992年,玲珑镇 *** 筹集资金,与招远市文物管理所一起,根据文字、照片资料,实地勘查测绘,制定修复班仙洞方案,1993年竣工。班仙洞成为招远市重点风景旅游区之一,烟台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曲成故城址发现于1955年。1981年,文物普查小组对城址进行详细调查,确定城址保护范围。

1988年烟台市文管会与招远县文管所进行复查,将城址范围进一步扩大。城址位于招远城西偏北30公里处的蚕庄镇东曲城村南。

城形属小盆地,三面环山,一面平缓。北有望儿山、金华山,东为灵山。

城址东西长约950米,南北宽约200米,总面积约19万平方米。当地群众按自然地形将城址分为东南城、南城和西南城。

城址内地表、断崖上陶片很多,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从断崖上发现文化层厚约3米,分为四层:第一层为耕土层,厚约0.4米;第二层为近代扰乱层,黄褐色土,内含少量的汉代陶片及近代瓷片。

厚约1.1至1.2米;第三层为汉代文化层,黑褐色土,内含较多的筒瓦、板瓦和陶片等遗物,厚约1.05至1.1米;第四层土质较紧,黑褐土比三层稍黑,厚约0.8米,内含陶片较少,形制与三层相同。多年来,平整土地和烧窑取土,故城址遭到严重破坏。

1973年春,东南城整地取土发现夯土城墙一段,高约1.2米,宽约4米,南北长度不清。夯层分为八层,每层约为0.12至0.17米不等,夯窝直径为0.05米。

另从断崖观察,见有多处文化堆积。在城址中部东断崖上,发现三个凹坑,形制相似,最大的口径1.9米,深1.4米,底较平,用途不详。

城址内采集到的陶片多为夹沙灰陶,次为夹沙红陶。纹饰以绳纹为主,次为弦纹和卷云纹,绳纹主要饰在筒瓦上,弦纹饰在缸和盆等器物上,卷云纹主要饰在圆瓦当上,可辨器形有豆、盆、缸、鼎、瓮、筒瓦、板瓦、方砖等。

1958年春,在曲城村南土崖处修筑地瓜育苗床时,离地表一米时出土一批西周时期青铜器,有鼎、盆、壶、簋等。1980年,曲城东邻的洼子村挖河引水出土了青铜器。

1987年复查,在水渠边冲刷出一个洞穴(可能是墓葬),清理出几十件陶器(多数为碎片),为西周时期的豆罐等器物。在东南城南断崖上发现十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多为土坑竖穴,亦有砖室墓,从墓葬断面暴露的陶片分析,质料和形制与故城内出土器物相似,可能是当时的墓葬区。

1981年调查时,据76岁的老人滕克述讲,70年前(1910年)他家在南城烧窑取土时,挖出一个红漆木箱,内装满古铜器,后被贩卖至北京。解放前,在南城西半部断崖以北十余米处,在原地表以下3米处发现一口盖有石板的汉砖砌井,一直使用至1979年被填没。

曲成故城历史悠久,从城址断崖暴露的文化堆积分析,文化层内含大量汉代的筒瓦、板瓦残片,不见晚于汉代的遗物。城址中部和东部,文化层内多处见有夯土层,可能是殿堂和城墙基础的残迹。

地表散存较多的汉代陶片和汉砖。1958年以来,故城范围内及附近,多次出土西周至战国时期的铜器、陶器等,系墓中随葬品,但未见汉代以前的地层堆积。

商周时期,此地属莱国地。《竹书纪年》载:“周成王十四年,秦师围曲成克之。”

(清朝孙渊如校正本作齐师)旧《招远县志》载:招远“汉为曲成县,在今县治西四十华里,属东莱郡,东汉因之……元魏(北魏)以其地,置东曲城。”其地与今之曲成故城相符。

又据《晋书·地里志》载:“曲成属青州东莱国”。这些出土文物和史书记载充分证明,曲成的历史远远早于汉代。

曲成为汉代故城址当是无疑。虽遭严重破坏,但仍不失重要的历史保护价值。

1984年2月20日,招远县人民 *** 第一批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4月27日,烟台市人民 *** 第一批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2年6月12日,山东省人民 *** 第二批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辛庄古墓群 当地群众1973年冬垫河滩造地取土时发现。

1974年春,县文化馆派员进行调查,回收18件完整的或者可以复原的出土陶器。1981年3月末,县文化局组织各乡镇文化站人员学习班,对此古墓群中暴露的一座墓葬进行了调查。

? 该古墓群位于辛庄镇辛庄。

四、山东省招远市大霞乌村有历史故事吗

中文名称

招远

外文名称

Zhaoyuen Kounty

别 名

金都、金城、招携怀远

行政区类别

县级市

所属地区

山东省烟台市

下辖地区

4个街道和9个镇

*** 驻地

罗峰办事处泉山路27号

电话区号

(+0086)0535

邮政区码

265400

地理位置

中国华东地区胶东半岛西北端

面 积

1432.32平方公里

人 口

56.69万人(2013年)

方 言

胶辽官话登连片

气候条件

北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性半湿润气候

著名景点

黄金博览苑、罗山森林公园、凤凰岭公园、淘金小镇、皮革城

火车站

辛庄站(大莱龙铁路)

车牌代码

鲁F

行政代码

370685

越王勾践剑是谁铸的?

我和快手刘

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胡乱挥霍也使不尽。有时呆在家里闷得慌,或者父亲嫌我太闹,打发我出去玩玩,我就不免要到离家很近的那个街口,去看快手刘变戏法。

快手刘是个撂地摆摊卖糖的胖大汉子。他有个随身背着的漆成绿色的小木箱,在哪儿摆摊就把木箱放在那儿。箱上架一条满是洞眼的横木板,洞眼插着一排排廉价而赤黄的棒糖。他变戏法是为了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十分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只白瓷小茶碗,四只滴溜溜的大红玻璃球儿,就这再普通不过的三样道具,却叫他变得神出鬼没。他两只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嘿!四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难道这球儿是从地下钻过去的?他就这样把两只碗翻来翻去,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好像真有什么看不见的神灵做他的帮手,四只小球忽来忽去,根本猜不到它们在哪里。这种戏法比舞台上的魔术难变,舞台只有一边对着观众,街头上的土戏法,前后左右围一圈人,人们的视线从四面八方射来,容易看出破绽。有一次,我亲眼瞧见他手指飞快地一动,把一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禁不住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哪,我看见了!”“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珠子朝我惊奇地一闪,跟着换了一种正经的神气对我说,“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行!我说准了!”我亲眼所见,所以一口咬定。自信使我的声音非常响亮。

谁知快手刘哈哈一笑,突然把右边的茶碗翻过来:“瞧吧,在哪儿呢?”咦,碗下边怎么什么也没有呢?只有碗口压在黄布上一道圆圆的印子。

难道球儿从地下钻进左边那个碗下边去了。快手刘好像知道我怎么猜想,伸手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什么也没有!球儿都飞了?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只球儿居然又都出现在碗里边。怪,怪,怪!

四边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啼嘘之声。

“怎么样,你输了吧!不过在我这儿输了决不罚钱,买块糖吃就行。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我臊得脸发烫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站在人圈后边去。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了,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他的戏法,在我眼里真是无比神奇了。这人也是我童年真正钦佩的一个。

他那时不过40多岁吧,正当年壮,精饱神足,肉重肌沉,皓齿红唇,乌黑的眉毛像是用毛笔画上去的。他蹲在那里活像一只站立着的大白象。一边变戏法,一边卖糖,发亮而外突的眸子四处流盼,照应八方;满口不住说着逗人的笑话;一双胖胖的手,指肚滚圆,却转动灵活,那四个小球就在这双手里忽隐忽现。我当时有种奇想:他的手好像是双层的,小球时时藏在夹层里。唉,孩提时代的念头,现在不会再有了。

这双异常敏捷的手,大概就是他绰号“快手刘”的来历。他也这样称呼自己,以致在我们居住那一带无人不知他的大名。我童年的许多时光,就是在这最最简单又百看不厌的土戏法里,在这一直也不曾解开的谜阵中,在他这双神奇莫测、令人痴想不已的快手之间消磨掉的。他给了我多少好奇的快乐呢!

那些伴随着童年的种种人和事,总要随着童年的消逝而远去。我上中学后就不常见到快手刘了。只是路过那街口时,偶尔碰见他。他依旧那样兴冲冲的变“小碗扣球”,身旁摆着插满棒糖的小绿木箱。此时我已经是懂事的中学生了,不再会把他的手想象成双层的,却依然看不出半点破绽,身不由己地站在那里,饶有兴致地看上一阵子。我敢说,世界上再好的剧目,哪怕是易卜生和莎士比亚,也不能使我这样成百上千次看个不够。

我上高中是在外地。人一走,留在家乡的童年和少年就像合上的书。往昔美好的故事,亲切的人物,甜醉的情景,就像鲜活花瓣夹在书页里,再翻开都变成了干枯了的回忆。谁能使过去的一切复活?那去世的外婆,不知去向的挚友,妈妈乌黑的卷发,久已遗失的那些美丽的书,那跑丢了的蓝眼睛的小白猫……还有快手刘。

高中二年级的暑期,我回家度假。一天在离家不远的街口看见十多个孩子围着什么又喊又叫。走近一看,心中怦然一动,竟是快手刘!他依旧卖糖和变戏法,但人已经大变样子。10年不见,他好像度过了20年。模样接近了老汉。单是身旁摆着的那只木箱,就带些凄然的样子。它破损不堪,黑糊糊,粘腻腻,看不出一点先前那悦目的绿色。横板上插糖的洞孔,多年来给棒糖的竹棍捅大了,插在上边的棒糖东倒西歪。再看他,那肩上、背上、肚子上、臂上的肉都到哪儿去了呢,饱满的曲线没了,衣服下处处凸出尖尖的骨形来;脸盘仿佛小了一圈,眸子无光,更没有当初左顾右盼、流光四射的精神。这双手尤其使我动心——他分明换了一双手!

手背上青筋缕缕,污黑的指头上绕着一圈圈皱纹,好像吐尽了丝而皱缩下去的老蚕……于是,当年一切神秘的气氛和绝世的本领都从这双手上消失了。他抓着两只碗口已经碰得破破烂烂的茶碗,笨拙地翻来翻去;那四只小红球儿,一会儿没头没脑地撞在碗边上,一会儿从手里掉下来。他的手不灵了!孩子们叫起来:“球在那儿呢!”“在手里哪!”“指头中间夹着哪!”在这喊声里,他慌张,手就愈不灵,抖抖索索搞得他自己也不知道球儿都在哪里了。无怪乎四周的看客只是寥寥一些孩子。

“在他手心里,没错!决没在碗底下!”有个光脑袋的胖小子叫道。

我也清楚地看到,在快手刘扣过茶碗的时候,把地上的球儿取在手中。

这动作缓慢迟钝,失误就十分明显。孩子们吵着闹着叫快手刘张开手,快手刘的手却摸得紧紧的,朝孩子们尴尬地掬出笑容。这一笑,满脸皱纹都挤在一起,好像一个皱纸团。他几乎用请求的口气说:“是在碗里呢!我手里边什么也没有……”当年神气十足的快手刘哪会用这种口气说话?这些稚气又认真的孩子们偏偏不依不饶,非叫快手刘张开手不可。他哪能张手,手一张开,一切都完了。我真不愿意看见快手刘这一副狼狈的、惶惑的、无措的窘态。多么希望他像当年那次由于我自作聪明,揭他老底,迫使他亮出一个捉摸不透的绝招,小球突然不翼而飞,呼之即来。如果他再使一下那个绝招,叫这些不知轻重的孩子们领略一下名副其实的快手刘,瞠目结舌多好!但他老了,不再会有那花好月圆的岁月年华了。

我走进孩子们中间,手一指快手刘身旁的木箱说:“你们都说错了,球儿在这箱子上呢!”孩子们给我这突如其来的话弄得莫名其妙。都瞅那木箱,就在这时,我眼角瞥见快手刘用一种尽可能的快速度把手心里的小球塞到碗下边。

“球在哪儿呢?”孩子们问我。

快手刘笑呵呵翻开地上的茶碗说:“瞧,就在这儿哪!怎么样,你们说错了吧,买块糖吧,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孩子们给骗住了,再不喊闹。一两个孩子掏钱买糖,其余的一哄而散。

随后只剩下我和从窘境中脱出身来的快手刘,我一扭头,他正瞧我。他肯定不认识我。他皱着花白的眉毛,饱经风霜的脸和灰蒙蒙的眸子里充满疑问,显然他不明白,我这个陌生的青年何以要帮他一下。

辽宁建昌东大杖子战国墓地的墓葬类型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这一历史时期,列国争雄,峰烟四

起。据《左传》记载,春秋时共有诸候国一百四十多个。涌现出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

,楚庄王等“春秋五霸”以及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等春秋晚期的著名军事霸主。

春秋时期,为了应付连绵不断的战争,各诸候国不断改进和大量制造各式各样的武器。各国都

拥有一批铸造青铜剑的能工巧匠。

地处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由于近海,陆地上水网纵横,不利于车战,因此步战及近战利器

——青铜剑便成为兵器中之翘楚。

春秋晚期,吴、越两国涌现出诸如欧冶子、干将、莫邪等当时及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铸剑能手

。吴、越铸造的名贵青铜剑,坚韧锋利无比,威披天下、声震各诸候国;这些名剑被载入史册典籍

吼山勾践石刻像 ,名垂千古、流芳百世。其无论铸造工艺还是实战价值,均堪称中国宝剑铸造史上辉煌的巅峰。

2500年过去了,这些冠绝华夏的春秋奇宝、青铜利剑被尘封土掩,匿迹于历史的漫漫风烟之中。千古

名剑何处觅影踪?这就不能不提到当时的楚国。

楚本是江、汉流域的一个蛮族国家。西周时,楚在南方崛起,活动在丹阳(今湖北秭归)一带,成

为周王室的劲敌。公元前689年,始建都于郢(今湖北江陵纪南城)。楚国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经常

对邻近诸候国发动战争。先后灭了45个诸候国,在"春秋五霸"与"战国

七雄"中都扮演了极其重要的霸主角色。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昔日的

强大王国终于被历史的尘土掩埋。人们对它的了解也仅仅局限于历史

书中为数不多的记载,对它的经济、文化具体面目以及它与长江下游

吴、越等邻国关系的认识,也一直是模糊不清的。20世纪的今天,随

着湖北江陵望山沙冢楚墓群的发现,考古学家的小铲子又将尘土掩埋 越王勾践历史画像

的历史重新揭示了出来。

湖北江陵地区位于长江中游古云梦泽畔,西临鄂西山区,

东接江汉平原,南濒万里长江,北通辽阔中原,控江带湖,

形张势举,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战国时这里曾是楚国

都--郢的所在地。

1965年冬,湖北省荆州地区漳河水库(今属荆门市)渠

越王勾践剑 道工作,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湖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

湖北省博物馆等有关部门配合工程进行文物勘探,在第二干渠所

经江陵县境内的纪山西麓和八岭山东麓一带工程范围内发现大大

小小古墓50多座。其中的望山四号墓是湖北省首次发现的较大

型楚墓。由于江陵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墓坑积水较多,土质情况

不良,坑壁极易崩塌。而且时逢冬季严寒,常有雨雪,给发掘工

作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考古工作者们顶风冒雪,群策群力,自1965年旬10月中始,至1966年元月中旬止,仅用了三个月时间

便顺利完成了田野间的发掘工作,共计出土文物2000余件。

望山沙冢楚墓的发掘,是湖北境内采用科学方法对楚墓进行的首次较大规模的发掘。这次发掘中最惊人的收获是一柄寒光闪闪

的青铜剑。此剑的出土,震动了海内外史学界与考古学界。

1965年12月,在距楚国别都纪南城故址七公里处的望山一号墓里,考古工作者在墓主棺内

人骨架的左则,发现一柄装在黑色漆木箱鞘内的名贵青铜剑。

青铜剑与剑鞘吻合得十分紧密。拔剑出鞘,寒光耀目,而且毫无锈蚀,刃薄锋利。试之以

纸,20余层一划而破。剑全长为55.6厘米,其中剑身长45.6厘米,剑格宽5厘米。剑身满饰黑

色菱形几何暗花纹,剑格正面和反面还分别用蓝色琉璃和绿松石镶嵌成美丽的纹饰,剑柄以丝

线缠缚,剑首向外形翻卷作圆箍,内铸有极其精细的11道同心圆圈。

在这把锋利无比、精美绝伦的青铜剑的剑身一面近格处刻有两行鸟篆铭文,共八个字。

这种古文字,史称“鸟虫文”,是篆书的变体,释读颇难。考古工作者在现场没有资料可以参

越王勾践剑剑铭与剑锋 考的情况下,初步释读出剑铭中的六个字为“越王”、“自作(乍)用剑(左金右佥)”。

春秋时越国自允常于公元前510年称王起,经勾践、鹿郢、不寿、朱勾……至无疆于公元前334年被楚所灭止,先后有9位越王,

此剑又是哪一位越王所"自作"呢?只有弄清剑上的越王之名方可做出定论。于是,在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之间展开了一场以书

信往来为主要方式的、轰动一时的学术讨论。

讨论是由主持此次发掘的著名考古学家方壮猷教授发起的,参加者有郭沫若

、于省吾、唐兰、容庚、徐中舒、夏鼐、陈梦家、胡厚宜、苏秉琦、史树青等一

大批著名学者。经过两个多月的书信交流、切磋研讨,学者们的意向趋于一致,

公认剑上的八字铭文为:“越王勾践,自作用剑。”

勾践--便是那位赫赫有名的春秋晚期霸主,脍炙人口的成语"卧薪尝胆"说的

就是他败而不妥、励精图治的故事。

那么地处长江下游的越国国君勾践之剑何以会出土于地处长江中游的楚国墓

葬之中呢?学术界为此再次展开热烈讨论,有人认为是越女嫁到楚国时的陪嫁品, 唐兰、郭沫若等著名学者讨论剑铭书信

因为史载勾践之女是楚昭王的宠姬;有人认为此剑系楚国缴获的战利品,因为越国后来是被楚国灭掉的。

根据出土该剑的望山一号墓内的竹简考证,墓主人应为邵固。时尚不足30岁,系楚威王或楚怀王前期的大贵族,与楚王室关

系密切。越王勾践剑的出土,为学术界研究楚越关系提供了有利的证据。

三、勾践:卧薪尝胆铸利剑·欧冶天工耀后世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变革时代。当时,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诸候割据,征战频繁。公元前六世纪中叶,当中

原各国正闹着内政变迁期间,南方的楚、吴、越之间则开始了激烈的征战,一度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吴国在今江苏南部,都城为吴(今江苏苏州);越国在今浙江北部,都城为会稽(今浙江绍兴东南)。

先是吴楚争霸,而与吴国相邻的越国也不甘寂寞,乘吴忙于攻楚之际,经常袭击吴国。公元前496年,吴越开战,吴师战败,

吴王阖闾负伤而。公元前494年,其子夫差替父报仇,带兵伐越,使越臣服。越王勾践战败之后,不忘会稽之耻,"方苦身焦思,

置胆于座。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勾践一面卧薪尝胆,磨剑厉兵,一面在贤大夫范蠡、文种

辅佐下改革国政,振兴经济。经十余载的励精图治,于公元前482年东山再起,兴兵伐吴,到公元前473年,越国灭掉吴国,吴王夫

差自缢而。勾践沿夫差的路径北进,大会诸候于徐州(今山东滕县),成为

春秋末期的著名霸主。越国也达到了历史上最为鼎盛的阶段。

据《越绝书·宝剑篇》记载,越王勾践共拥有五把青铜宝剑,分别是:胜

邪、纯钧、湛卢、鱼肠、巨阙,相传为铸剑大师欧冶子手制。皆为华夏千古名

剑。当时的著名宝剑鉴赏家薛烛

曾这样描绘越王勾践的“纯钧”

剑:“手振拂,扬其华,淬如芙

越王勾践卧心尝胆 蓉始出。观其钣,灿如列星之行;观其光,浑浑如水之溢

于塘;观其断,岩岩如琐石;观其才,焕焕如冰释。……虽复倾城量金,珠玉竭河,

犹不能得此一物。”而《庄子·刻意篇》则称,吴、越之剑“柙而藏之,不敢用也,

宝之至也”,足见其在世人心目中的地位。江陵出土的越王勾践剑与《越绝书·宝剑篇》上的描述十 府山越王殿句践壁画

分吻合,其坚韧锋利足以证明《战国策·赵策》对吴、越之剑“肉试则断牛马,金试则截盘匜”的描述并非虚言,其做工之精美绝

伦足以证明欧冶子的铸剑艺术巧夺天工、旷绝千古

以下哪种乐器是龟?

墓葬多为东西向,尚无明确的排列规律可循;从规模上可分大、中、小型三种,其中大型墓长近7-99米,宽6-8米,中型墓长3-5米、宽2-4米,小型墓长2-3米、宽1.2-2米左右。其中大型墓葬主要位于墓葬区的中南部,较为集中,中、小型墓在其周围间杂分布;均为土圹竖穴木椁(棺)墓,分为填土与封石墓两类。封石墓是指在圹口与生土二层台之间封盖大河卵石者,多为中小型墓,但随葬品皆较丰富。填土墓以往发现多为小型墓,随葬品较少,以陶器为主。2011年发掘的M40为填土墓,规格则较大;人骨多已朽不存,从少量几座墓中仅存的齿冠和股骨渣痕间的相对位置判断,诸墓者一般头东足西,单人仰身直肢。随葬品多置于棺内东部,西部和中部较少。墓葬主要类型为:

1.大型墓:以2011JDM40为代表。

墓圹平面呈“凸”字形,其南北壁长9米、东西壁长宽8米左右,东、南、北壁上共发现7个半椭圆形的柱槽。墓道向西,截面呈梯形,与墓圹交接处为斜坡状的台阶。墓壁呈阶梯状,其中二、三层台为生土,向下倾斜至圹底,圹壁及台面上局部抹有掺杂白石子的白灰或抹有细黄泥台面。沿墓底搭建二椁一棺:外椁底、壁及顶皆由宽大木方制成,东西长5米、南北宽2.7米、存高1.45~2.2米,椁与墓圹之间填土,形成熟土四层台;内椁位于外椁中间偏西部位,长3.2米、宽1.6米、高1.3米,四角有立柱。棺位于内椁中部,梯形,南北长2米、宽0.8~1.04米、高0.4米。尸骨保存较差,仅存朽腐的牙齿局部,头向东。

随葬品多数位于内、外椁东部之间的“头厢”部位,以仿青铜彩绘陶礼器为主,有鼎、豆、壶、盘等计约数十件,规格较大,各种动物造型逼真,彩绘鲜艳;另在外椁底板上普遍放置制作精美的的滑石镂空饰件和陶串珠等。滑石饰件有两种:一种为圆环状,饰有对称的3~4个勾云形纹;一种是长方形,饰有一首双身的夔龙状纹;棺内随葬品有铜带钩、环首刀、玛瑙环、绿松石珠等。

其埋葬过程极为复杂:棺、椁所用木板上部皆抹膏泥,其上铺席;墓葬填土至与二层台面平齐的高度时,在东侧贴近二层台的中间部位放置了大量的动物头骨,种类有马、牛、羊、猪、狗,总计74个个体。在兽骨堆西部放置了一个木箱,底出有陶饰件及石璜类饰品。

2.中型墓:以2003JDM4为代表。

此类为封石墓,圹口封石皆为铺砌整齐的大河卵石,长4米、宽3.4米、厚1.3米(自中间凹陷处至木椁处),墓底距地表近3.2米。木椁与圹壁之间为二层和三层台,其中东面二层台上陈放有兽牙。葬具为一棺一椁,头厢在东部,椁长3.08米、宽1.15米,棺长2.5、宽0.95米,方向80度。在椁口处尚存十道梁枋遗迹,应为棺盖板的一部分。棺内人骨已朽不存。在棺内人骨位置的头、腹、体侧及足下分别置有青铜盖豆等容器、玛瑙环、珠串饰、玉璧等饰物和短剑、戈、矛、镞等兵器,头厢内则陈放青铜壶、鼎、洗等礼器和軎、衔等车马器及漆器等。其中的金柄(即指金剑格和剑柄末端的金嵌框部分)青铜短剑是继2000年首次发现(2000JDM14)之后的第二次重要发现,十分珍贵。

3.小型墓:以2000JDM13为代表。

此类为封石墓。圹长2.6米、宽1.4米、深0.8米左右。棺长2.1米、宽0.6米、存高0.35~0.4米。圹内东南部填土中发现5个牛头,棺内外随葬青铜戈、矛、削、带钩、镳、衔,陶罐、盖豆及缨络饰等20余件套。小型填土墓随葬品则较少,多为陶器。

已发掘的43座墓葬中出土各类随葬器物近千件。其中以带有金质剑格和柄端枕状器嵌框的青铜短剑、双胡戈、提梁双联壶,仿青铜彩绘陶礼器、矮领垂腹式陶罐、碗状盘式粗柄陶豆、侧面带有一斜向壶嘴状流的陶盉和大敞口陶尊等最具特色,诸多器物为东北地区青铜时古首次重大发现。

木艺的用途有哪些

问题一:以下哪种乐器是龟兹乐器 羯鼓

问题二:以下哪种乐器是龟兹乐器 兹乐器有竖箜篌、琵琶、五弦、笙、笛、箫、篦篥、毛员鼓、都d鼓、答腊鼓、鼓、羯鼓、鸡s鼓、铜钹、贝、弹筝、候提鼓、齐鼓、檐鼓等二十种

问题三:以下哪种乐器在古希腊使用最广泛 第一:古典音乐只是一种音乐表现形式,只要是有旋律乐器,都可以演奏。当然和声乐器更好。第二:钢琴完全可以演奏古典音乐,并且有着不少的古典作品。第三:古典音乐像其他表现音乐一样,可以独奏,重奏,甚至可以用大型交响乐来充分表现 总而言之古典音乐是一切音乐的基础,中国音乐就是因为缺少古典音乐的底蕴,才会如此这般。

问题四:倩女幽魂以下哪种乐器的琴弦最多 《倩女幽魂》中有二胡,琵琶,古筝,其中古筝是21根弦,应该就是它了。

问题五:以下哪种乐器是龟兹乐器 兹乐器有竖箜篌、琵琶、五弦、笙、笛、箫、俯篥、毛员鼓、都d鼓、答腊鼓、腰鼓、羯鼓、鸡s鼓、铜钹、贝、弹筝、候提鼓、齐鼓、檐鼓等二十种

问题六:以下哪种乐器是最古老的?拜托各位了 3Q 当然是埙勒 埙是中国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一种吹奏乐器之一,大多由泥土制成。据考古学家考证,埙产生于史前时代, 首次发掘是在西安的半坡遗址,该遗址记载了大约7000年前繁荣的母系氏族社会的人类文明。埙是一种用陶土烧制的乐器,同其它乐器一样,它是伴随着劳动而产生发展的。埙的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期,那时,我们的祖先在用石榴星狩猎时发现,若对准石榴星上用来系绳索的小孔吹气,可以发出呜呜的声音,这种声音很像野兽的鸣叫声,古人就用它来诱惑野兽,这大概就是原始单孔埙的雏形了。目前我国发现的最古老的埙,一个是7000年前我国浙江杭州湾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的一孔埙,另外两个是我国西安半坡村母系社会遗址出土的。其中一个只有吹孔,另一个除吹孔外,还有一个音孔,能吹两个音。这两个埙大约也有6700多年的历史了。

问题七:以下哪种乐器是平放着弹奏的: 古筝,电子琴

问题八:法律"中的"律"原本是乐器的一种,请问是下面哪种乐器 吹管乐器

我国吹管乐器起源甚古,相传在四千年前夏禹时期,就有一种用芦苇编排而成的吹管乐器叫做『钥』。

民国二十年,山西万泉县荆村发掘出三个新石器时代的『埙』。《诗经》中有箫、管、钥、埙、笙等乐器的记载。后来兴起的军乐,又叫鼓乐、横吹、骑吹等,是以排萧、笳、角、笛等为主要乐器,常在行进时吹奏,也有用作仪仗队或在宴会上演奏和其他娱乐之用。唢呐的出现较晚,约在明代始有所记载。至今,在民间婚丧喜庆及民俗节日中,吹管乐器俱是主要乐器。

我国吹管乐器根据发音方法不同,可分为三类:

气息经由吹孔,引起空气柱的振动而发音的,如笛

子、箫、埙、排箫等。

2. 气息经过哨子,引起空气柱的振动而发音的,如唢

呐、管等。

3. 气息经由簧片,引起空气柱的振动而发音的,如

笙、芦笙、把乌等。

以下介绍目前在国乐团中常用的吹管乐器:

笛子 Ditze

笛又名横吹、横笛。相传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以后输入长安。宋朝以后,成为伴奏戏曲的重要乐器。

传统的笛子,竹制,有六个按音孔、 一个吹孔和一个膜孔。吹奏时,由竹管内空气柱的振动而发音。其常用音域有两个八度,笛音清脆、高亢、透明而圆润,独奏、合奏均具特色,表现力丰富,故深受人们喜爱。

笛子种类很多,最常见的是筒音(最低音)为a′(实际音)和d2(实际音)的笛子。因为这两种笛子分别为昆曲和梆子戏的主要伴奏乐器,所以习惯上称为『曲笛』和『梆笛』。

箫 Hsiao

约4500年前,有个叫ぢ椎睦止俜⒚髁恕嘎晒堋梗将竹管一端以节封闭,由另一端直吹而发声,这是箫的前身。到了汉朝前,京房再加一后孔,成为五孔,唐朝时传到日本,叫做Shakuhachi (尺八)。到了魏朝又多开一孔,以后就没再做多大变化。

箫为直吹管乐器,吹口成V字型,吹奏法与笛类似,音孔有六,前五后一,音色低沉,音域有二个半八度,常用的箫最低音为d′.

笙 Sheng

古时大笙称为『竽』,小笙称为『和』。西元前十五世纪殷代甲骨文上已有关於『和』的记载。西元前六世纪,中国的诗集经中也常提到这种乐器。

传统笙一般为十三簧与十四簧,经过改良后有二十一、二十四、二十六、三十二、三十四、三十六簧等多种。

笙常用作伴奏乐器,由於它音色清晰透亮,音域宽广,亦可用於独奏。笙是以簧片振动发音,吹吸皆可演奏,且同时可吹出两音以上,故可吹奏和声。

唢呐 Suona

唢呐原是波斯(今伊朗), *** 的乐器。唢呐两字为波斯语SURNA的音译。我国自明代始有关於唢呐的记载。至今在民间婚丧喜庆以及民俗节日中,它是主奏乐器。流传各地的唢呐有大的、有小的、有粗犷的、有柔和的,种类甚多,表现力很强。所有管乐器的技巧几乎都可演奏,它还可以模仿唱腔,以管体、哨子、喇叭口拆开吹奏,各自模拟不同角色,如老生、花旦等。其常用音域为两个八度,目前在国乐团中常用的唢呐是筒音为g′的D调高音唢呐。

弹拨乐器

弹拨乐器是用手指或拨子拨弦,及用琴竹击弦而发音的乐器总称。弹拨乐器的历史悠久,种类形制繁多,是极富特色的一类弦乐器。远在三千年前的周代,就已有「琴」、「瑟」等乐器,随后陆续产生了或输入了周末战国时的筑、筝、秦代的弦豉、汉代的箜篌、阮、隋唐的琵琶、元代的三弦、明代的杨琴等等。

根据乐器形制、性能和演奏方法的差别,弹拨乐器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以七弦琴为代表,包括琴、筝等乐器。这类乐器都有一个长方形木箱作为琴身,张以琴弦,平放著弹奏。除七弦琴都可以按弦取音外,其余都只用其空弦音。

第二类以琵琶为代表,包括柳琴、......>>

问题九:梦幻的科举答案谁知道 前面是问题,空格后第1个是正确答案,其他的都是错误答案!

1、游戏知识

当召唤兽不愿意出来战斗时该怎样做 战斗结束后找巫医治疗

游戏时遇到人物头像时该怎样操作 点击脸向外的

在哪个聊天频道发言是要消耗体力的 世界频道

怎样才能提高生肖宠物的经验 随在线时间而自动增加

下列NPC不在建邺城里的是 牛二

查看小地图的快捷键是 Tab F9 Alt+E Alt+1

避免遇敌的“摄妖香”在哪可以买到 杂货店 药店 福寿店 酒店

点击“人物状态”栏的“技能→烹饪”可能得到下面哪种物品 包子 宠物口粮 高级宠物口粮 餐风饮露

以下只能女性角色佩带的装备是 黄铜圈 方巾 牛皮靴 五色飞石

以下只能男性角色佩带的装备是 纶巾 护身符 布鞋 银腰带

“装备收购商”不会收购下面哪类装备 耐久度为0的 修理失败1次的 基本属性极差的 佩带等级为0级的

战斗中按下“Alt+A”的组合键,角色会怎样行动 随机攻击某个敌人 攻击等级最高的敌人 攻击敏捷最高的敌人 攻击气血最高的敌人

物品放在“道具”栏与“行囊”栏有什么不同 行囊栏物品不能直接使用 道具栏物品不能直接使用 行囊栏物品不可叠加 道具栏物品不可叠加

让角色“自动跟随鼠标”跑动的操作方法是 压下左键几秒钟 连续单击左键几次 连续单击右键几次 压下右键几秒钟

在哪个城市里的店铺可以买到“10级”兵器装备 建邺城 傲来国 长安城 长寿村

以下物品在战斗中不能由召唤兽来使用的是 飞刀 四叶花 紫丹罗 月见草

初入游戏时领取宠物后才能携带召唤兽,负责发放宠物的NPC是 建邺城的宠物仙子 沉船内商人的鬼魂 建邺衙门的县令 长安城的袁天罡

“打开法术快捷栏”的组合键是 Alt+C Alt+Q Alt+W Alt+S

下面哪项属性的点数分配对“灵力”的影响最大 魔力 体质 力量 敏捷

虎头怪和狐美人结婚后,可能养育哪个宝宝 小精灵 小毛头 小丫丫 小神灵

梦幻卡牌中底色为“**”的牌属于 干扰类卡牌 增益类卡牌 攻击俯卡牌 防护类卡牌

游戏中向玩家传授“梦幻卡牌”技能的NPC名叫 牌中仙 卡牌NPC 卡牌仙子 玩卡牌的小兔子

梦幻卡牌中底色为“绿色”的牌属于 防护类卡牌 增益类卡牌 攻击类卡牌 干扰类卡牌

梦幻卡牌对弈的胜负依据是 气血 护甲 魔兵 法力

与NPC对弈梦幻卡牌如果取胜,可以获得什么奖励 金钱奖励 经验奖励 物品奖励 特殊称谓

负责发放“官职任务”的NPC是哪一位 李将军 李世民 马副将 魏征

养育系统中,能够提高小宝宝法术悟性的物品是 启蒙棋谱 糖葫芦 竹马 猴皮筋

养育系统中,人族小女孩的默认名字是 小丫丫 小丫头 小毛头 小小丫

“朋友有难不帮忙,不如回家去放羊”是哪张梦幻牌中出现的一句话 有难同当 劫镖强盗 店铺倒闭 助人为乐

游戏中的“龟鹤延年灯”属于几级家具? 二级家具 一级家具 三级家具 四级家具

以下属于“一级家具”的是 漆花地板 红木八仙桌 桦木靠背椅 红杏闹春帘

在家中摆放家具时,怎样转换家具的朝向 按空格键 点击鼠标右键 按F9键 按回车键

与“家具制作”相关的辅助技能是 巧匠之术 木匠工艺 家具设计 编织工艺

可能天生具有“善恶有报”技能的召唤兽是 律法女娲 灵符女娲 幽灵 净瓶女娲

变异白熊的皮毛是什么颜色的 蓝色 灰色 红色 棕色

多少级以上可以携带“大蝙蝠”作为召唤兽 5级以上 10级以上 0级以上 15级以上

多少级以上可以携带“小龙女”作为召唤兽 25级以上 35级以上 5级以上 15级......>>

求雨伞的历史,古代用草或竹叶编制的伞的

木雕艺术的简称

木雕艺术

中国的木雕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期,距今7千多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已出现木雕鱼。秦汉两代木雕工艺趋于成熟,绘画、雕刻技术精致完美。施彩木雕的出现,标志着古代木雕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我国的木雕艺术源远流长,发现的最早的木雕艺术品是在河姆渡出土的木雕鱼和辽宁新乐出土的木雕鸟。浙江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木雕鱼,呈“T”字形,象手杖柄,柄上刻有横线、斜线和直线。另一件木雕鱼长11厘米、高3.5厘米,很象一条活泼的游鱼,是一件纯供欣赏的艺术品。当时没有金属工具,凭原始的动物骨、齿和硬质的石块来磨刻,制作的艰难程度可以想象。

商周时代,出现殷代王室的“六工”和周代的“八才”,说明木雕已经被纳入国家管理范围。遗留下来的木雕多为礼器,装饰方法已有施漆、镶嵌和雕花等多种。

春秋战国的木雕工艺分成了建筑装饰木雕、木俑、宗教造像、礼祭等不同的木雕行业。盛行漆绘木雕,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战国木雕女俑,俑体以长木削成,形体仅具轮廓大形,面貌、服饰皆为彩绘、鬓发整齐,是代表作品。

汉代墓葬出土了很多动物木雕,如牛、羊、马、狗、猪、鸡、鸭等,另外也有车、马、船、耳环等器物。俑的体态表情生动,有男女侍、人首兽身俑、说唱俑、仪仗俑、武士俑、骑马俑、生肖俑、动物俑、神兽俑、乐俑等。木材易腐烂,汉代以前的木雕流传至今非常不容易。

晋代以后出现木偶,蜚声中外的福建漳州布袋木偶“源于晋、兴于宋、盛于明”。隋代至五代时,木雕的佛、菩萨、罗汉等寺院造像最为引人注目。

唐宋以来,越来越多的木雕多用于殿堂楼阁、庙宇民居的建筑装饰。日用品上的雕刻更为丰富多彩。唐代是中国工艺技术大放光彩的时期,木雕工艺也日趋完美 。许多保存至今的木雕佛像,是中国古代艺术品中的杰作,具有造型凝练、刀法熟练流畅、线条清晰明快的工艺特点,成为当今海内外艺术市场上的“宠儿”。明清时代的木雕品题材,多见为生活风俗、神话故事,诸如吉庆有余、王谷丰登、龙凤呈祥、平安如意、松鹤延年等木雕作品,深受当时社会欢迎。

木雕种类纷繁复杂,归纳起来有四大种类:东阳木雕、东清黄杨木雕、福建龙眼木雕和广东金漆木雕。这四大流派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形成各自独特的工艺风格,享誉全国,东阳木雕涎生于宋代的浙江东阳,擅长雕刻,图案优美、结构精巧。清代乾隆年间,被称之“雕花之乡”的东阳 地区,竟有十多名工艺师被召进京城,修缮宫殿;乐清黄杨木雕从清代中期起就成为中国民间木雕工艺品之一,以雕小型黄杨木陈设品而闻名中外;明初有长乐人孔氏,利用天然疤痕树根进行雕刻,是福建龙眼木雕特有的传统工艺,被世人所重视;广东金漆木雕起源于唐代,它用樟木雕刻,再上漆贴金,金碧辉煌,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江苏木雕以其精湛的工艺,严谨的造型和细腻丰富的层次影响海内外,所雕作品如龙舟、楼图、笔筒,如意以及地屏插牌尤具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是木雕中的精品。

现在的古玩市场可以看到明清两代的宗教造像,建筑木构件上的木雕装饰,家具的雕刻等等。尤其是清代,木雕技术达到了高峰,许多木雕工艺品作坊还从民间走向官办,并相继形成浙江东阳、乐清、福建福州、莆田、泉州,台湾鹿港、大溪、三义,广东湖州、汕头,山东曲阜、云南剑川、江苏、湖北、上海、四川等许多地方色彩鲜明的民间木雕流派。其中浙江东阳、福建福州、广东潮州被称之为我国木雕三大产地。

东阳木雕起源于唐朝,宋代制作的木雕佛像已有娴熟的技艺。现藏于东阳市文化馆的的一尊的木雕罗汉像,是从倒塌了的北宋建隆二年所建的东阳南寺塔内发掘来出的。明朝东阳木雕已极具艺术风格和装饰特征,从雕刻佛像到亭台、楼阁、住宅、门窗等,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至今部分保存了下来的有明朝永乐年间建造的卢宅“肃雍堂”,它共有完整厅堂9幢、前后厅堂2200余楹、12座骑街牌坊,其中一座牌坊全部采用木结构,瓦檐、斗拱,木雕装饰极为精细,对称典雅。清乾隆时期东阳曾有四百人进京为故宫雕刻宫灯和陈设品。这时东阳木雕也逐渐步入百姓的日常生活,现在可以看到屏风、壁挂、樟木箱、首饰箱、橱箱、梳妆台、宫灯、火炉凳、家具等。

东阳木雕以樟木为主要材料,除此之外,还有紫椴、银杏、柚木、红木、水曲柳等。樟木材质细密,硬度适中,耐水湿,能避虫柱,为东阳木雕首选用材。东阳木雕注重实用与欣赏相结合,讲究中国画的笔意美,构图布局疏密得体,变化多端。有圆雕、浮雕、全雕、半雕之分。雕刻内容取材于古典文学名著,构图饱满,层次丰富,富有立体感。

福建木雕工艺比较有名。明末清初,长乐人孔氏,曾利用天然疤痕的树根进行雕刻,利用其自然生长形成的各种形状外观,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木雕作品。福建多密林,出产许多珍贵的木材,如红木金钱松、樟木、格木、檀香和尤眼等。福建龙眼木雕大多以圆雕为主。题材多为古典人物的老翁、仕女、仙佛、武士、大肚弥勒、普贤、寿星、铁拐李、观音、罗汉、渔翁、达摩等等。龙眼木雕要经过打坯、修光、磨光、漂净、凉干、染色、上漆、擦腊、装牙眼等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龙眼木雕在明代已发展,清代的龙眼木雕已由福州,扩大到莆田、惠安、泉州等地。龙眼木雕有三大流派,以陈天赐为代表的大坂流派,多以人物雕刻为主,作品神形兼备。仕女脸部圆润高雅,温柔可人;仙佛形态各异,衣纹飘动有致;武将富有气魄,盔甲花饰变化无穷。以柯庆元为代表的象圆流派,人物动态逼真,讲求面部神韵,衣纹柔软。动物类品种丰富。以王清清为代表的雁塔流派,其以漆器、建筑的花饰雕刻为主,擅透雕、薄雕及镶嵌,追求布局和透视,立体感强。刀法灵利,雕镂玲珑剔透。

潮洲木雕在广东东部潮安、潮阳、普宁、饶平、澄海为主要分布地区。作品题材繁多,主要材料为樟木、苦楝、杉木、酸枝、柚木等。雕刻手法大致为浮雕、通雕、圆雕、沉雕四种。作品构图饱满,布局合理,刀法明快。建筑装饰雕刻通常采用杉木,家具器物雕饰则多采有樟木。从雕刻形式上看,最常见的有“黑漆装金”,即先在雕刻物上以黑色的漆料,然后铺上金箔。“五彩装金”,即以大青绿或紫红或粉黄装彩,然后用金色烘托。“本色素雕”,即保持木之本色,不加油漆。潮洲金木雕出现在唐开元年间,唐代建造的潮洲开元寺的半拱即用金漆木雕装饰。到了明代,潮洲人重修开元寺时,建筑物上大量采用金木雕和神龛木雕,此外其禅门、窗棂刻人物花果、飞禽等,随处可见,技艺精湛,木雕“千佛塔”堪称神品。

黄杨木雕始于浙江乐清市,黄杨木雕以圆雕为主,制作过程有构思草图、塑制泥稿、选用木料、操作粗坯、镂雕实坯、精心修细、擦砂磨光、细刻发纹、打蜡光光、配合底座等。传统黄杨木雕题材是观音、罗汉、八仙等。黄杨木为常绿灌木,生长极慢,有“千年不大黄杨木”说法。所以黄杨木体积较小,很少直径半尺以上。黄杨木的质地坚韧,纹理细腻,色彩黄亮,比较珍贵。

江西余江木雕向以取材范围广泛,在明末就已出名,清末制作的佛教雕刻现在赢得了东南亚佛教信徒的青睐。在香港1998年秋季拍卖会上,一件余江佛龛成交价高达32万港币。清代的雕花木箱等在国内拍卖会上也常有不俗的拍绩。

云南剑川有“木雕之乡”之称。剑川木雕具有造型古朴典雅、构图完整、雕刻精细、油漆明亮四大特点。近年剑川木雕出现用大理石作为雕件的装饰。剑川木雕的古旧藏品在收藏市场上受到集藏界的青睐,尤其是明代古典红木精雕门窗。

海南椰雕用椰壳雕刻而成。早在唐代就有椰壳制品风行于世了。古用椰壳雕刻成茶具、酒具等。雕椰的手法大多自然古朴,有平面浮雕、立体浮雕、沉雕,造形大方,图案新颖。

台湾木雕 在台湾鹿港、大溪和三义等县街上到处都是木雕工艺品商店和木雕作坊,尤其是三义县近1公里的街道两旁的木雕商店多达300余家,有“木雕城”之称。

鹿港木雕以中国传统风格为主,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其题材以民间传说、戏曲人物、历史故事及佛、神、祖、仙,吉祥图案和文房清供、博古玩赏等等。风格与福建泉州雕刻大致相同。

大溪木雕常利用各类树木的虬根疤节为原料,利用木材本色和天然造型,随形设计,因材施艺,刀工、刀法随意性较强,以天然逼真取胜。 三义木雕在艺术上,有天然、抽象、传统、日本风格等等。其中又以福建木雕风格为主导。因为三义木雕商通常在福建等制成半成品,运至台湾精雕细刻成成品,以降低成本。

战国古伞骨架初现原形[组图]

是谁发明的雨伞?对这个问题一直众说纷芸。有的说,埃及人最早使用雨伞,早在公元前1200年,埃及(Egypt)的贵族们外出旅游时常常要奴隶(slave)为他们撑太阳伞(parasol)。罗马人用伞遮挡地中海地区的阳光。在中国,伞是公元前1000年由鲁班的妻子发明的,伞被称作“能移动的房屋”。

在英国,在18世纪才开始使用雨伞。佰纳斯 伞一度是女性的专用品,表示女人对爱情的态度。把伞竖起来,表示对爱情遥坚贞不渝;左手拿着撑开的伞,表示“我现在没有空闲时间”。把伞慢慢晃动,表示没有信心或不信任;把伞靠在右肩,表示不想再见到你。

到了19世纪男人开始使用伞。

由于英国多雨伞是英国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传统的英国生活方式的象征,成为伦敦商人和官员必之物,英国人的象征——约翰牛就手中拿着雨伞。在文学作品、**中也是不可缺少之物。英国于1969年建立伞博物馆。伞还有多种用途。伞有时被当作武器。1978年,一们被流放的保加利亚(Bulgaria)人在滑铁卢大桥上被刺客用伞尖刺伤,中毒身亡。有的伞柄可以喷洒胡椒粉,用来制止恶狗追咬。有的伞柄里有灯光可照明探路。

英国有一种催泪伞,若遇到歹徒,一按伞柄即可喷出催泪瓦斯(tear gas),把歹徒驱跑。伞也能预示人的运气。如果伞掉在地上,不要自己拣起来,否则坏运气就会到来。如果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打开伞,那就意味你把雨带来。不要在屋里撑开伞,也不要把伞放在床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雨伞的国家,从发明之日到现在至少也有 3500 多年的历史,当时被人们称之为“簦”。到了后魏时期,伞被用于官仪,老百姓将其称为“罗伞”。官阶大小高低不同,罗伞的大小和颜色也有所不同。皇帝出行要用**罗伞,以表示“荫庇百姓”,其实主要目的还是为了遮阳、挡风、避雨。 伞在中国诞生之后,随着对外开放和交流的日益扩大,也就逐渐传到了国外。日本在唐朝时先后向中国派出了 19 批“遣唐使”,多 500 余人,其中有医师、画师、音乐家及各方面的学者,他们到中国专门观摩和学习中国文化,不仅把中国的历法,天文、音乐、美术等文化带到了日本,也 包括制伞工艺在内的多种生产技术、制造工艺带到了日本。 1747 年,英国一位叫祖纳斯的商人到中国旅行,发现中国人打着油纸伞在雨中行走,雨停后把伞一收,随身携带,甚为方便,回国时便买了一把。回去后不久,正逢一个雨天,他便撑开带回去的那把雨伞在伦敦街头行走。按当时英国的宗教传统认为:天上下雨是上帝的旨意,用伞遮住雨就是违反天意,是大逆不道的。汉努威因此受到嘲骂和诅咒,甚至有些人向他投掷鸡蛋。但是,雨伞的好处却人人可见,终于在一片反对声中逐渐盛行起来。到 19 世纪中叶,雨伞成了英国人的生活必备品,而且用伞也成了英国人的一种荣耀。

4000年前,一个孩子头顶一片大荷叶,冒雨行走,雨珠从凸面的荷叶斜边上滚下来,这启发人们发明了伞。"头顶荷叶,这种现象有可能使人从中受到启发以至创造发明出伞,但也有可能是孩子模仿成人头戴头笠之类的天真童稚,这与孩子们腰揣木头手枪,骑着一匹竹马没有多大分别。即使退一步,头顶荷叶的启示当在情理之中,但"4000年前"云云,又从何说起呢?其实,关于伞的发明,民间有种种传说。流传较广而又有文字记载的还是那位神通广大的"鲁班先师"。据说鲁班在乡间为百姓做活,媳妇云氏每天往返送饭,遇上雨季,常常挨淋。鲁班在沿途设计建造了一些亭子,遇上下雨,便可在亭内暂避一阵。亭子虽好,总不便多设,而且春天孩儿脸,一日变三变,夏季雷阵雨,说来就来,以至"迅雷不及掩耳"。云氏突发奇想,"要是随身有个小亭子就好了"。鲁班听了媳妇的话,茅塞顿开。这位本领高强、无所不能的中国发明大王依照亭子的样子,裁了一块布,安上活动骨架,装上把儿。于是世界上第一把"伞"就这样问世了。而据《玉屑》记载,伞是鲁班的媳妇为关心终日在外劳作的丈夫而发明的。看来,若要申请专利,还是鲁班夫妇俩人共享比较合理,这伞的发明,是他们夫妻恩爱、相互关心的产物。

鲁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巧匠,同时代的孔老夫子,周游列国,难免碰上日晒雨淋,于是在他出行的车上便制作了一种固定的伞,既可遮风避雨也可遮阳避暑。这种随车固定的"伞",在1989年发行的J162《孔子诞生2540周年》纪念邮票第二枚"周游列国"上便可一睹风采。

由于伞在社会学上的衍生意义,在中国古代,伞是帝王将相、达官贵人权势的象征,这在《左传》"备物典册"《晋书舆服志》中有明确记载,而且等级森严。伞的用料、色彩、尺寸就象头上的乌纱,身上的朝服一样,也是区分官职大小,身份尊卑的一种标志。如汉代规定:食粟二千石以上的九卿、三公用黑伞,三品以上的官员用青伞,而宋代则天子用红黄二色,庶僚一律用青色等。因此古时皇帝或高官出巡时乘座的轿子或车子都张着伞盖,以示"庇荫百姓"。因此这种伞又称"凉伞"、"罗伞"、"万民伞",书面语又称"华盖"。T151秦始皇陵铜车马,T131千里走单骑中的"华盖",都是用伞人身份的标志。这种以伞入仪仗,气势最为恢宏、表现最为充分的可能要数台湾省发行的"明人出警入跸图"。二个五连张还外加局部放大图。仅入跸图第二枚,红、绿、黄、兰、白五顶"罗伞",异彩纷呈,在"出警图"第三、第五枚中,既有左、右对称暂时收拢,扛在肩上的,又有居中张开正在行进中的,沸沸扬扬,浩浩荡荡,可谓显赫。正因为伞有象征荣华富贵的作用,所以东方民间婚礼迎娶中亦有打伞的习俗。这在澳门、朝鲜发行的民间婚礼邮票中有着生动的描绘。

伞在当代艺术作品中,赋予社会学或政治象征意义的首推中刘春华创作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在画上乌云蔽日,山雨欲来,手执雨伞,踏着氤氲的山路走来。该画自1968年7月1日随"两报一刊"发往全国,并印成彩色单张和搬上邮票,成为世界美术史上印数最多(累计9亿多张)流传最广的美术作品。1995年10月,中国嘉德拍卖公司以605万元人民币拍出该画原作,再次在国内外引起轰动。

伞,不仅是一种古老的生活用品,也不只是官府的仪仗装饰,还是戏曲、歌舞、杂技艺术中常用的道具。台湾省1983年发行的《白蛇传》邮票,第一枚反映的就是"西湖借伞"的情景,正是这把伞,一借一还便衍生出许仙和白娘子之间的曲曲折折的爱情故事。而直接以伞为中心道具的民族民间艺术,中外邮票都多有反映。

我国特55《中国民间舞蹈》(第三组)中的"黎族三月三"描绘的便是一对黎族青年男女共撑一把伞,亲密无间爱意缠绵载歌载舞,生动反映了黎族三月三民族风情,那种浓郁的乡土气息,民间风俗扑面而来。而越南在1962年、1972年发行的民间舞蹈的邮票中,分别都有一枚以"伞舞"为题的邮票;新加坡1986年发行的民间舞蹈中亦有一枚"苏门达腊民间伞舞";这些以伞为中心道具的民间艺术,搬上各国名片,极富动感与美感。由柳洪平创建。

伞之家族

现如今,伞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仅为遮风墚雨所用,它的家族可谓子孙繁衍,款式众多。有置于案头、茶几上的灯罩伞,有直径达两米多的海滨浴场遮阳伞,有飞行员必备的降落伞,有折叠自如的自动伞,还有用于用于装饰的小小的彩色伞 ……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伞的样式、功能的追求也在不断求新,因而一些多功能、新样式的伞也不断被发明出来。如日本现在已出现了一种十分别致的伞,伞柄上装有收音机,伞一撑开,就可以听到优美的音乐。另外,日本人还针对通常的伞不能避免鞋子被雨淋湿的情况,发明了一种鞋伞。这种伞立于鞋尖,下雨进撑开就可以防止鞋子和脚被雨淋湿,但在伞不撑开时,它在鞋子的头部却是一种装饰。国外还有一种带香味的伞,伞一撑开,芬芳浓郁,可以想象得到,在雨中打着这种伞,心情是何等舒畅

公元前1100年,中国人已经使用伞,那时已经用伞表示身份。伞骨用竹或檀香木制成,上面覆以树叶或羽毛做的伞面。公元12世纪英语才出现“伞”这个词。以前一直只有阳伞,到1733年代,用油布做伞面,才制成雨伞。1750年,英国的汉威到外国旅行后带了一把伞面回伦敦,轰动一时。1874年雪靠耳附近迪卡地区的金属拉丝工霍克斯取得弧形钢质伞骨的专利权。有了此伞骨,伞可以收紧,从此成为英国绅士常用的雨具。1930年柏林人豪普特发明了伸缩伞。在学术界也有人说,公元4世纪三国时期中国人才发明了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物的起源: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雨伞的国家,从发 明之日到现在至少也有 3500 多年的历史。

事物的演变历史:到了后魏时期,伞被用于官仪,老百姓将其称为“罗伞”。官阶大小高低不同,罗伞的大小和颜色也有所不同。皇帝出行要用**罗伞,以表示“荫庇百姓”,其实主要目的还是为了遮阳、挡风、避雨。 伞在中国诞生之后,随着对外开放和交流的日益扩大,也就逐渐传到了国外。日本在唐朝时先后向中国派出了 19 批“遣唐使”,多 500 余人,其中有医师、画师、音乐家及各方面的学者,他们到中国专门观摩和学习中国文化,不仅把中国的历法,天文、音乐、美术等文化带到了日本,也 包括制伞工艺在内的多种生产技术、制造工艺带到了日本。 1747 年,英国一位叫祖纳斯的商人到中国旅行,发现中国人打着油纸伞在雨中行走,雨停后把伞一收,随身携带,甚为方便,回国时便买了一把。回去后不久,正逢一个雨天,他便撑开带回去的那把雨伞在伦敦街头行走。按当时英国的宗教传统认为:天上下雨是上帝的旨意,用伞遮住雨就是违反天意,是大逆不道的。汉努威因此受到嘲骂和诅咒,甚至有些人向他投掷鸡蛋。但是,雨伞的好处却人人可见,终于在一片反对声中逐渐盛行起来。到 19 世纪中叶,雨伞成了英国人的生活必备品,而且用伞也成了英国人的一种荣耀。

参考资料: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