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木箱子做的手工-木箱子制作过程说明文
筷子的自述
我是一双结构简单的筷子,出生于中国古代,还被荣幸地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自从我在中国扎下了根,经过长期的发展,我们筷子家族已经很庞大了,姐妹特别多。有竹制的、木制的、塑料制的,还有象牙制的、金制的、银制的,等等。通常情况下,我们的身高约为25厘米,下端圆,上端方,看上去匀称、可爱。
人们吃饭时几乎离不开我,因为我是他们吃饭的工具。人们吃饭前,都会将我从筷兜里轻轻取出,在桌上放好,等饭菜做好后就直接动用我;吃完后,又会把我收起来清洗干净后送回筷兜里。如此循环,直到我们“老掉牙”,最后“掉”。
笔盒的说明文
相信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尤其是作文中不可忽视的说明文,说明文写作的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如何写说明文才能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介绍一种工艺品说明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介绍一种工艺品说明文1我家有好几件工艺品,但我最喜欢的是套娃。套娃是一个装一个的,它们的形状一样,而大小不一。套娃有五个的、七个的、十个的、十二个的,最多的还有十五个的。我的套娃只有五个。
俄罗斯套娃的制作最早的创意就是为了取悦孩子而做成的木头娃娃,孩子们都喜欢童话故事,于是故事里的人物、动物都被做成了娃娃。随着时间的推移,套娃形成了特有的风格,大小不一的娃娃一个套着一个,让人更觉有趣。
关于套娃,还有一个故事:相传俄罗斯民族有两家表亲相邻,表兄妹童年相伴长大,后来表兄远走它乡,由于思念家乡的表妹,每年续做木娃娃,一年比一年做的娃娃大。数年后,见到表妹就将一排木娃娃送给她,以表达思念之情。后人模仿传称套娃,又名吉祥娃娃。
制作套娃要在春天的时候,把树砍下,把皮剥掉,然后放好长时间,有的甚至要放一两年,把水分蒸发掉才能做。如果要做十五个的,必须需要用非常薄的木料。
我的套娃外形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一张樱桃小嘴,笑得合不拢。她头戴着一个红色的纱巾,穿着一条深蓝色的小纱裙,头上还戴着蓝色的小花,好看极了。套娃就像妈妈和她的孩子,她们一个套一个,所以叫套娃。
套娃象征着快乐,幸福,所以我很喜欢套娃。套娃是一个装着美好记忆的小娃娃,只要一打开这个套娃,我就会想起一些愉快美好的事情。
我非常喜爱我的套娃!
介绍一种工艺品说明文2我有一件很美丽的民族工艺品,那是一个玩偶,是一个夷族的小姑娘的模样,我很喜欢它。
她重约两百克,身上穿着纯布的衣服,在袖领上还织上了精致的小花,在她的衣巾上也织了小花,她的腕上有两串小铃铛,而且扣子上也是小花样式的呢!她肯定很喜欢花,说不定衣服也是她自己织的呢!
她的身上也带了不少的装饰品,有两个环子套在她脖子上,其中有一个环子上还有五个小铃铛呢,一晃它,它就叮叮当当地响,可有趣了!
她还有一双透亮的大大的耳环。
她的帽子上也有着许多的装饰物,有吊环,一串一串的珠子和精致的小花,头上还有一个大大的闪闪发光的头饰。她的身上还套着一串链子,链子下有一个铜片,铜片上定着“长命百岁”四个字,它旁边有十二个奇怪的图形,我费了好长时间才知道那是十二生肖。
她穿着红布做的裙子,裙子上也绣上了小花,而且裙子的上下各有一排小花。她还有一个纯朴的具有民族风味的长裙。
这件美丽的民族工艺品是我的最爱,它一直摆在我的书桌上,天天陪着我。
介绍一种工艺品说明文3那次,我看到了令我终生难忘的艺术品,在许许多多没有见过和不认识的东西展品中,只有它至今在我脑海中不断浮现。
我很喜欢博物馆里面那些栩栩如生的动物,尤其是喜欢那头可爱的木雕象。大象是用木头雕刻成的,全身呈褐色和棕色,身上装配着象鞍,眼睛炯炯有神,鼻子向上伸展,前腿微微前后腿卧下来,好像在等待它的主人上象鞍;又好像一位彬彬有礼的绅士一样在做屈膝礼;也可能是走累了想要休息一下。
八头大象用鼻子顶住那个五颜六色的大彩球,就好像在宣布我们是最聪明的,力气最大的,跑的最快的大象。周围许多小象围着它们,是在祭祀象群命运的生、福祸吗?小象有十个。一头小象愤然目视前方,表现得勇敢无畏;另一个表现得十分淘气,在和母亲打闹,它正在母亲怀里撒娇;第三个在不停的吃草,就好像永远也吃不饱;第四个很胆小,好像草一动它就马不停蹄的逃跑;第五个躺在草地上睡觉,好像一睡就醒不了;第六个很爱干净,正在池塘边洗澡;第七个在追一只狐狸不让他靠近象群;第八个正在洗泥浴;第九个和第十个就像小卫士似得在帮兄弟姐妹们放哨。
那些大象和小象们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用作装饰和观赏真是很秒。它们各有各的天赋,各有各的优势,一旦它们团结起来肯定会所向披靡!它们在我的眼里永远是满分,永远是其它任何东西都无可替代的。没有笨重,只是可爱,看在眼里,是一种异样的幸福和享受。
木象雕真是一件精妙的艺术品,看过之后,令人终生难忘。不知下次还会有什么美妙的展品,我充满信心,期待着下次来欣赏。
介绍一种工艺品说明文4人是花花公子,有自己最爱的食物,最爱的饮料,最爱的运动,也有最爱的书籍……,它们就像后宫里的佳丽三千,多的不得了。但在这“三千”中也有最喜欢的一件工艺品,我们在众多最爱的诱惑下,谁还会知道自己最爱的一件工艺品是什么呢?
我就有一件我喜欢的'一件工艺品,它是个海宝的表。它还是今年上海世博会时,我姐姐从上海带回来送给我的,虽然我们相处不到一年,但我已经把它当作我最亲密的朋友了,我什么都会给它说。接下来,我就隆重及详细的介绍我的这位“好朋友”吧。
它的颜色跟“上海”的“海”字很搭,蓝蓝的。给人一种拥抱海的感觉,让我们能随时感觉到世博会就在我们的身边。它长15厘米,宽10厘米左右。看起来小了点,但戴在脖子上,显得很小巧玲珑。它摆的是一个跳跃欢呼的样子,这代表的我们中国人对外国人的欢迎和友好。唯一巧妙的地方就是把它的头做成了表,用的是个透明的玻璃把里面的表针罩着,里面的2个大大的眼睛都看的很清楚,因为周围没有数字,看时间可要自己揣摩揣摩啊!不过看习惯就好了,凡事都有一个过程!一点困难正是我们青少年所应该克服的。而且在它的最上边有根有弹性的橡胶绳子把它串着,橡胶的绳子使它不容易断,也不会有折痕,看起来很美观。尤其是在夏天戴在脖子上冰冰凉凉,舒服极了。你把它戴在胸前,既可以当装饰品又可以当表看。真是一举两得啊!
一件小小的物品,对我们就意义非凡。但在生活中往往很少人才会体验到,那么我们就要用心去感受身边的每一件工艺品,用眼睛去发现身边的每一件工艺品吧!
介绍一种工艺品说明文5烟缸,一件极为普通的家庭摆设,很难把它与工艺品相提并论。但如果加工它的原料不再是普通的玻璃,而是玲珑剔透的水晶,效果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我家就有一只水晶烟缸。虽然很少让它执行其盛放烟灰的职责,但它仍然受到了全家人的欢迎,它的工艺太精妙了,外观太优美了。
它的外观轮廓是圆盘形。底面直径约15CM,四壁与底面垂直,高5cm左右。
简洁的外部结构,给人以朴素大方之感,而见缝插针般的各式花纹则变化多端,令人目不暇接。
两条垂直相交的凹槽把缸底分成四个区,每个扇形区内又以此交点的远点为中心,对称分布着四个向日葵图案。周围配上象征道道阳光的辐射状对称条纹,使得缸底花纹不仅有围案画的严谨工整,又有创作画的独持构思,体现了制作者独到的匠心。
缸壁上的图案更为丰富而富于变化。摆尾的鲤鱼,拢翅的蝙蝠,衔灵芝的梅花鹿交替在缸壁上出现,一点儿也不显得杂乱。以它们为主体,配以周围的梅花、竹枝、海浪、龙门等景物,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图画。这些图画都充满了吉祥的气氛,又各有特色,变化和规律在此处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所有组成图案的线条都是精心雕刻而成的。多以平头起刀,在末端延伸成一尖锐的箭头,颇似毛笔书法中的“悬针竖”,体现了制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
水晶本身无色透明,但对光的折射效果却很好。加上这些精心雕琢的花纹,更使它能十分强烈地折射阳光。日光的七种色彩在被折射后,一分离出来,在缸壁附近组成了一个个光点,一条条光线,一道道光环,变换观察角度,就会觉得光点好像是挂在梅花上的露珠;光线是海上日出时四射的金光;而那道道光环则如延伸了的彩虹,把整个缸体层层包围起来。
为了不使它的光华埋没于烟灰之下,不使它的美丽掩盖在烟雾之中,全家人从未把它当作烟缸使用过。也许出于同样的心情,即使有吸烟嗜好的人也会因不忍破坏这件工艺品的完美而减少甚至戒除吸烟陋习吧。难道是为了这,工匠们才把它雕得这么美吗?
说明文作文(写物)
说明文就是对事物的状貌、性质、特征、成因等加以说明和解释的一种文体,目的是给人以科学的知识和科学地认识事物的方法。通常有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为了使说明的对象更清楚、明白,让读者更好懂,并对事物留
下深刻的印象,写说明文时首先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其次要恰当地安排说明的顺序,正确地使用说明的方法,还要在语言的的运用上下功夫,无论是平时的说明,还是生动的说明,都要力求做到语言准确、简洁、周密。
所谓“特征”,就是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别显著的标志,也就是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不同之处。因为每种事物各有特征,其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都各不相同。即使同一事物,其结构变化、功用等在各个部分、各个阶段也有很大差别,各有其特点。因此,只有写出说明对象的特点,才能使读者了解该事物。
要抓住事物的特征,一是要对说明对象作仔细、全面、深刻的观察。因为观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重要途径。二是对事物要作认真比较,既要掌握认识说明对象的共同之处,更要注意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说明对象主要有事物、事理两种类型。不同类型的说明对象,其特征表现各不相同。对于事物,可以从它的形状、构造、演变及功用等方面了解其特征;对于事理,可以从它的本质属性、内部规律、原理等方面了解其特征。三是扩大生活视野和阅读范围,不断丰富知识、积累写作材料,做到尽可能多地熟识客观事物。
说明文的写作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例如:《中国石拱桥》对赵州桥和卢沟桥的说明采用的是地理位置、修建时间、结构特征的逻辑顺序,《故宫博物院》对故宫建筑物的说明采用的是空间顺序,《大自然的语言》对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的说明采用的是时间顺序,而对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的说明则采用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逻辑顺序。
说明文写作的目的是给人以科学的知识,它要求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所以在语言的运用上一定要注意准确而无失误、简明而不罗索含糊、周密而无疏漏。当然,在不影响其科学性的基础上可运用一些生动的语言以使说明的对象更形象,更有趣,从而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什么叫说明文?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它是对客观事物的性状、特点、功能和用途等等做科学的说明的。它既不像记叙文那样重在记叙、描写和抒情,也不像议论文那样,重在阐明主张,批驳谬论。说明文通过说明客观事物,使人增长知识和技能。
那么,怎样写好说明文呢?
一、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一篇说明文写得好不好,主要看它有没有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来是不是使读者得到具体而明确的认识。比如,你参观了动物园,要向小读者介绍长颈鹿。什么是长颈鹿的主要特征呢?跑得快,斑纹美丽,这些都不是长颈鹿独具的特点。长颈鹿最主要的特征是脖子长,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动物,母鹿身高四米多,公鹿五米左右,最高的记录是五米七八。它有四条又细又长的腿,还长着一个特别长的脖子。令人惊奇的是,它的颈椎骨只有七块,数目和人的颈椎骨一样。长颈鹿的七块颈椎骨排起来,就是它的长脖子,每块颈椎骨的长度就可想而知了。只有把这些写清楚,才算抓住了长颈鹿的主要特征,称得上是一篇较好的说明文。否则,你就说不明白。
那么,怎样去抓特征呢?
首先,要细致观察。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只有深入细致观察,才能对事物了解得清楚。河南郑州市七中刘伟同学写了一篇介绍《粉蝶》的说明文,文中对粉蝶的种类、形态、生活习性,粉蝶为什么不能在清晨飞舞,以及它对农作物有哪些危害等等,都写得清清楚楚,有根有据。这篇说明文曾被一些学校选为教材。刘伟同学为什么能写出这样好的文章呢?这是因为他平时时生物就有浓厚的兴趣,并且能亲自实践,仔细观察。两年里,他制作了四百多个标本,光粉蝶标本就制了三百多个,共有五、六个种类。他在谈体会时写道:
“昆虫的个体很小,特别是头部构造很难观察。我就向老师借了一个放大镜,我观察的东西就广泛了,昆虫中有粉蝶、蜜蜂、蝗虫、蜻蜓、蚊子、苍蝇等等;植物叶子中有柳叶、梧桐叶、榆叶、槐叶等等,还有草叶和花木……我常把放大镜、笔、记录本带在身边,上下学路上,去公园游玩时抽空作些观察,并记下主要观察内容。”
其次,要查阅资料。我们不能事事亲身经历,而说明文又要求特征准确,材料翔实,这就需要查阅有关的资料,靠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来印证。比如,有个在长沙读书的中学生,到北京旅游,参观了故宫,很想向同学们进行介绍。于是,他不但记下了参观的印象,还买了一张《故宫旅游图》和一本《北京十大名胜》,从中了解故宫的历史、地理位置和建筑特点。这样,他就知道:“故宫又名紫禁城,是我国明朝和清朝两代的皇宫,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整个宫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周围环绕着十多米高的城墙,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个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统一。我国明朝初年,为了修建这座宫城,曾经‘役使十万工匠和百万夫役。’故宫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上面说的这些具体数字、建筑特点,不查阅必要的资料,自然很难掌握。
最后,还要学会比较。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点,即使是一类事物,也各具特征。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两片树叶。孪生兄弟,长得再相似,也能区别出来。抓住事物的特征,就是抓住这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不同特点,从共性中发现个性,从一般中找到特殊。事物的特征往往在同别的事物相比较中显示出来。比如,要说明中国是一个大国,这个“大”字就很有学问。你可以直接说,中国的面积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也可以用比较的方法来说明。中国的面积,与法国比,有十七个法国大;与日本比,有二十五个日本大;与英国比,有三十九个英国大;我们祖国的面积,相当于整个欧洲。这样一比较,既具体,又生动,很有说服力。
总之,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一方面靠亲身实践,细致观察,另一方面又要善于向书本和有经验的人学习,同时还要周密思考。学会比较,努力去熟悉所要说明的事物。
二、说明要有条理
要想写好一篇说明文,除了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外,还要掌握事物本身的条理。依据事物本身的条理来说明,就是要从复杂情况中理出头绪,把事物的特征,事物各部分的关系说清楚,所谓说明有条理,就是行文线索要清楚,层次要分明,不能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如果颠来倒去地写,文章的头绪紊乱,同样也会说不明,道不白。叶圣陶先生写过一篇《景泰蓝的制作》的说明文,十分注意文章的条理性。作者抓住“做胎”“掐丝”、“涂色”、“烧制”、“打磨”五道关键的工序,对每道工序的制作和原理都做了详细的说明。结构严紧,条理清楚。
说明文有两种,一种是说明具体事物,如介绍一种新品种;一种是说明抽象事物,如“什么是世界?”。但是无论是具体事物还是抽象事物,都有其特征,都有它的构造和结构,只要我们遵循事物的规律,按照一定顺序加以说明,条理也就清楚了。
说明具体事物的文章,可以由上到下,由前到后,由外到内,由主到次地写,使读者容易了解各部分的相互关系。例如,你们学过的《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一文,作者茅盾是这样介绍这个普通小院的结构的:
“这个院子跟附近的许多院子没有什么差别,周围是半人
高的木栅栏;左边是一间独立的小屋,屋里有一口井;右边是
两间正屋,每间大约一丈见方,前面有走廊;正屋的下面是个
地下室,半截露在地面,是做厨房用的,从一边小走下去。
——这样一个院子,在当年是第比利斯小市民住宅的标准样
式。
读了这段文章,我们对这个地下印刷所的方位、构造和样
式一目了然,就是因为作者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说明——由外到内,由左到右,由上到下。
有的同学在介绍具体事物的时候,没有事先根据这些事物的相互关系理清脉络,归纳分类,结果往往容易出现关系凌乱、层次不清的毛病。例如,有一篇介绍商品的文章是这样写的:
“青年食品商店出售各种罐头、干果、香烟和名酒。有菠萝罐头、桔子罐头!荔枝干,有中华牌香烟、牡丹牌香烟、前门牌香烟;有桂元干、葡萄干,有汾酒、竹叶青,还有清蒸元鱼罐头以及闻名世界的茅台酒等等,花色多样,品种齐全。”
这段话中所列举的商品,既有种概念,又有属概念,既有并列的关系,又有从属的关系。作者没有按照这些商品之间的内在关系归纳说明,而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层次不清,条理不明。这段话应该改为:
“青年食品商店出售各种罐头、干果、香烟和名酒。罐头有菠萝罐头、桔子罐头、清蒸元鱼罐头等;干果有桂元干、葡萄干、荔枝干等、香烟有中华牌、牡丹牌、前门牌等;名酒有茅台酒、汾酒、竹叶青等。花色多样,品种齐全。”
说明抽象事物的文章,不但要说明事物是“这样的”,而且要进一步说明“为什么会这样的。”这就要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步步深入地加以说明,或由浅入深,或由表及里,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原因到结果,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数量到质量,或由特殊到一般等等。例如,鸟为什么会飞?人为什么会做梦?都属于这一类。如果是说明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可以按照时间的顺序。如果属于介绍生产技术,可以按照生产的程序。只有按照事物本身的条理,来确定说明的顺序,文章才能写得眉目清楚。
当你读完这篇文章以后,请你不妨做做这样的练习:
假如你有一位在北京上学的朋友,暑假里,他想到韶山参观毛主席的故居(你住在韶山附近),希望你陪他一起参观。但是,他不知道怎么走最方便,怎样才能顺利地找到你家。那么,请你写封信告诉他:你家的地址,从北京到长沙应该坐几次车,到了长沙,又怎样才能找到你的家,你家的四周有些什么可供辨认的特点和标志。要求使你的朋友看了你的信以后,在路上不必多打听就能顺利地找到你家。
三、说明文的语言要确切、简洁、通俗
确切:说明文内容的科学性和专业性都比较强,它要求语言要确切,不能夸大和缩小。比如,有个同学知道他们学校种了很多树,绿化搞得不错,他在《我们的校园》一文中写道:“我们学校的绿化面积在全市中学居首位。”这样写就有不够准确的地方。如果有人问:“贵校的绿化面积到底有多少?你怎么知道别的学校都不如贵校呢?”这位同学恐怕就不好回答,因为他只知道本校绿化搞得好,还来不及进行一番仔细的调查研究。所以,这句话可以改为:“目前,我校的绿化是全市绿化搞得好的学校之一。”加上“目前”二字,不包括“过去”和“未来”;加上“之一”,就不是“唯一”。这样就比较确切了。
语言确切,首先是用词准确。说明文最忌含糊其词,什么“大概”、“差不多”、“可能”……模棱两可,该肯定不肯定,该否定不否定,用来说明事物就不容易做到恰如其分。《中国石拱桥》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修建于公元六○五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五十点八二米,两端宽约九点六米,中部略窄,宽约九米。”
这段话中的数字,有的是约数,有的是确数。因为赵州桥在哪年建成,史书上已经找不到确凿的记载,所以只能说个约数;而赵州桥的长度,却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这不但要说明实有其桥,而且从这些具体精确的数字,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写说明文,一定要下功夫选取“最恰当的”、“最精确的”语言来表达。
简洁:语言简洁,就是精炼,干净利落,用尽可能少的话,把事物说清楚,不要罗嗦重复、拖泥带水。比如“大雪把铁路淹没无踪”,“下水游泳应注意些什么”,这两句话中的“无踪”和“下水”都是重复多余的话,应该删去。
为了做到说明文的语言简洁,还要防止不必要的“引伸”和“寓义”。有些同学习惯于写记叙文,喜欢形容和描写,初学写说明文,有时也要来一番“引伸”和“寓义”。比如,有一篇介绍《松树和柳树》的说明文,结尾是这样写的:
“我们既要学习松树坚强不屈的品格,又要学习柳树栽在哪里,就在哪里生根的精神。”
记事抒情的文章,自然可以这样写,说明文就没有必要了,写了反而“画蛇添足”,不简洁了。
通俗:语言通俗,就是运用群众中明白通顺的话,把本来是抽象的概念说得具体生动,把本来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下面,让我们看看这段说明: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象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象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木。”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以上一例,是关于什么是物候的说明。作者使用的语言通俗,说明具体而生动。它把气候变化和动物活动、植物生长、农业生产的关系都说清楚了。
说明文的语言要通俗,并不是不要生动、有趣。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有些说明文运用拟人、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写得很有趣昧。例如:
(1)庄稼有了化学朋友,就不怕生物界敌人的进攻了。
(2)蜻蜓被誉为昆虫里的“飞行之王”。在闷热的夏季,暴雨将至或骤雨初歇,蜻蜓常常三五成群在空中飞舞。它好似一架飞机,而飞行技巧却远远高超于飞机之上。
(3)“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是华北中部地区流行的一句农谚。这句农谚说明种庄稼要看节气。
如何制作树叶书签的说明文,急啊
说明文就是对事物的状貌、性质、特征、成因等加以说明和解释的一种文体,目的是给人以科学的知识和科学地认识事物的方法。通常有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为了使说明的对象更清楚、明白,让读者更好懂,并对事物留
下深刻的印象,写说明文时首先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其次要恰当地安排说明的顺序,正确地使用说明的方法,还要在语言的的运用上下功夫,无论是平时的说明,还是生动的说明,都要力求做到语言准确、简洁、周密。
所谓“特征”,就是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别显著的标志,也就是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不同之处。因为每种事物各有特征,其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都各不相同。即使同一事物,其结构变化、功用等在各个部分、各个阶段也有很大差别,各有其特点。因此,只有写出说明对象的特点,才能使读者了解该事物。
要抓住事物的特征,一是要对说明对象作仔细、全面、深刻的观察。因为观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重要途径。二是对事物要作认真比较,既要掌握认识说明对象的共同之处,更要注意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说明对象主要有事物、事理两种类型。不同类型的说明对象,其特征表现各不相同。对于事物,可以从它的形状、构造、演变及功用等方面了解其特征;对于事理,可以从它的本质属性、内部规律、原理等方面了解其特征。三是扩大生活视野和阅读范围,不断丰富知识、积累写作材料,做到尽可能多地熟识客观事物。
说明文的写作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例如:《中国石拱桥》对赵州桥和卢沟桥的说明采用的是地理位置、修建时间、结构特征的逻辑顺序,《故宫博物院》对故宫建筑物的说明采用的是空间顺序,《大自然的语言》对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的说明采用的是时间顺序,而对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的说明则采用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逻辑顺序。
说明文写作的目的是给人以科学的知识,它要求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所以在语言的运用上一定要注意准确而无失误、简明而不罗索含糊、周密而无疏漏。当然,在不影响其科学性的基础上可运用一些生动的语言以使说明的对象更形象,更有趣,从而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什么叫说明文?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它是对客观事物的性状、特点、功能和用途等等做科学的说明的。它既不像记叙文那样重在记叙、描写和抒情,也不像议论文那样,重在阐明主张,批驳谬论。说明文通过说明客观事物,使人增长知识和技能。
那么,怎样写好说明文呢?
一、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一篇说明文写得好不好,主要看它有没有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来是不是使读者得到具体而明确的认识。比如,你参观了动物园,要向小读者介绍长颈鹿。什么是长颈鹿的主要特征呢?跑得快,斑纹美丽,这些都不是长颈鹿独具的特点。长颈鹿最主要的特征是脖子长,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动物,母鹿身高四米多,公鹿五米左右,最高的记录是五米七八。它有四条又细又长的腿,还长着一个特别长的脖子。令人惊奇的是,它的颈椎骨只有七块,数目和人的颈椎骨一样。长颈鹿的七块颈椎骨排起来,就是它的长脖子,每块颈椎骨的长度就可想而知了。只有把这些写清楚,才算抓住了长颈鹿的主要特征,称得上是一篇较好的说明文。否则,你就说不明白。
那么,怎样去抓特征呢?
首先,要细致观察。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只有深入细致观察,才能对事物了解得清楚。河南郑州市七中刘伟同学写了一篇介绍《粉蝶》的说明文,文中对粉蝶的种类、形态、生活习性,粉蝶为什么不能在清晨飞舞,以及它对农作物有哪些危害等等,都写得清清楚楚,有根有据。这篇说明文曾被一些学校选为教材。刘伟同学为什么能写出这样好的文章呢?这是因为他平时时生物就有浓厚的兴趣,并且能亲自实践,仔细观察。两年里,他制作了四百多个标本,光粉蝶标本就制了三百多个,共有五、六个种类。他在谈体会时写道:
“昆虫的个体很小,特别是头部构造很难观察。我就向老师借了一个放大镜,我观察的东西就广泛了,昆虫中有粉蝶、蜜蜂、蝗虫、蜻蜓、蚊子、苍蝇等等;植物叶子中有柳叶、梧桐叶、榆叶、槐叶等等,还有草叶和花木……我常把放大镜、笔、记录本带在身边,上下学路上,去公园游玩时抽空作些观察,并记下主要观察内容。”
其次,要查阅资料。我们不能事事亲身经历,而说明文又要求特征准确,材料翔实,这就需要查阅有关的资料,靠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来印证。比如,有个在长沙读书的中学生,到北京旅游,参观了故宫,很想向同学们进行介绍。于是,他不但记下了参观的印象,还买了一张《故宫旅游图》和一本《北京十大名胜》,从中了解故宫的历史、地理位置和建筑特点。这样,他就知道:“故宫又名紫禁城,是我国明朝和清朝两代的皇宫,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整个宫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周围环绕着十多米高的城墙,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个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统一。我国明朝初年,为了修建这座宫城,曾经‘役使十万工匠和百万夫役。’故宫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上面说的这些具体数字、建筑特点,不查阅必要的资料,自然很难掌握。
最后,还要学会比较。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点,即使是一类事物,也各具特征。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两片树叶。孪生兄弟,长得再相似,也能区别出来。抓住事物的特征,就是抓住这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不同特点,从共性中发现个性,从一般中找到特殊。事物的特征往往在同别的事物相比较中显示出来。比如,要说明中国是一个大国,这个“大”字就很有学问。你可以直接说,中国的面积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也可以用比较的方法来说明。中国的面积,与法国比,有十七个法国大;与日本比,有二十五个日本大;与英国比,有三十九个英国大;我们祖国的面积,相当于整个欧洲。这样一比较,既具体,又生动,很有说服力。
总之,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一方面靠亲身实践,细致观察,另一方面又要善于向书本和有经验的人学习,同时还要周密思考。学会比较,努力去熟悉所要说明的事物。
二、说明要有条理
要想写好一篇说明文,除了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外,还要掌握事物本身的条理。依据事物本身的条理来说明,就是要从复杂情况中理出头绪,把事物的特征,事物各部分的关系说清楚,所谓说明有条理,就是行文线索要清楚,层次要分明,不能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如果颠来倒去地写,文章的头绪紊乱,同样也会说不明,道不白。叶圣陶先生写过一篇《景泰蓝的制作》的说明文,十分注意文章的条理性。作者抓住“做胎”“掐丝”、“涂色”、“烧制”、“打磨”五道关键的工序,对每道工序的制作和原理都做了详细的说明。结构严紧,条理清楚。
说明文有两种,一种是说明具体事物,如介绍一种新品种;一种是说明抽象事物,如“什么是世界?”。但是无论是具体事物还是抽象事物,都有其特征,都有它的构造和结构,只要我们遵循事物的规律,按照一定顺序加以说明,条理也就清楚了。
说明具体事物的文章,可以由上到下,由前到后,由外到内,由主到次地写,使读者容易了解各部分的相互关系。例如,你们学过的《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一文,作者茅盾是这样介绍这个普通小院的结构的:
“这个院子跟附近的许多院子没有什么差别,周围是半人
高的木栅栏;左边是一间独立的小屋,屋里有一口井;右边是
两间正屋,每间大约一丈见方,前面有走廊;正屋的下面是个
地下室,半截露在地面,是做厨房用的,从一边小走下去。
——这样一个院子,在当年是第比利斯小市民住宅的标准样
式。
读了这段文章,我们对这个地下印刷所的方位、构造和样
式一目了然,就是因为作者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说明——由外到内,由左到右,由上到下。
有的同学在介绍具体事物的时候,没有事先根据这些事物的相互关系理清脉络,归纳分类,结果往往容易出现关系凌乱、层次不清的毛病。例如,有一篇介绍商品的文章是这样写的:
“青年食品商店出售各种罐头、干果、香烟和名酒。有菠萝罐头、桔子罐头!荔枝干,有中华牌香烟、牡丹牌香烟、前门牌香烟;有桂元干、葡萄干,有汾酒、竹叶青,还有清蒸元鱼罐头以及闻名世界的茅台酒等等,花色多样,品种齐全。”
这段话中所列举的商品,既有种概念,又有属概念,既有并列的关系,又有从属的关系。作者没有按照这些商品之间的内在关系归纳说明,而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层次不清,条理不明。这段话应该改为:
“青年食品商店出售各种罐头、干果、香烟和名酒。罐头有菠萝罐头、桔子罐头、清蒸元鱼罐头等;干果有桂元干、葡萄干、荔枝干等、香烟有中华牌、牡丹牌、前门牌等;名酒有茅台酒、汾酒、竹叶青等。花色多样,品种齐全。”
说明抽象事物的文章,不但要说明事物是“这样的”,而且要进一步说明“为什么会这样的。”这就要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步步深入地加以说明,或由浅入深,或由表及里,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原因到结果,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数量到质量,或由特殊到一般等等。例如,鸟为什么会飞?人为什么会做梦?都属于这一类。如果是说明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可以按照时间的顺序。如果属于介绍生产技术,可以按照生产的程序。只有按照事物本身的条理,来确定说明的顺序,文章才能写得眉目清楚。
当你读完这篇文章以后,请你不妨做做这样的练习:
假如你有一位在北京上学的朋友,暑假里,他想到韶山参观毛主席的故居(你住在韶山附近),希望你陪他一起参观。但是,他不知道怎么走最方便,怎样才能顺利地找到你家。那么,请你写封信告诉他:你家的地址,从北京到长沙应该坐几次车,到了长沙,又怎样才能找到你的家,你家的四周有些什么可供辨认的特点和标志。要求使你的朋友看了你的信以后,在路上不必多打听就能顺利地找到你家。
三、说明文的语言要确切、简洁、通俗
确切:说明文内容的科学性和专业性都比较强,它要求语言要确切,不能夸大和缩小。比如,有个同学知道他们学校种了很多树,绿化搞得不错,他在《我们的校园》一文中写道:“我们学校的绿化面积在全市中学居首位。”这样写就有不够准确的地方。如果有人问:“贵校的绿化面积到底有多少?你怎么知道别的学校都不如贵校呢?”这位同学恐怕就不好回答,因为他只知道本校绿化搞得好,还来不及进行一番仔细的调查研究。所以,这句话可以改为:“目前,我校的绿化是全市绿化搞得好的学校之一。”加上“目前”二字,不包括“过去”和“未来”;加上“之一”,就不是“唯一”。这样就比较确切了。
语言确切,首先是用词准确。说明文最忌含糊其词,什么“大概”、“差不多”、“可能”……模棱两可,该肯定不肯定,该否定不否定,用来说明事物就不容易做到恰如其分。《中国石拱桥》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修建于公元六○五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五十点八二米,两端宽约九点六米,中部略窄,宽约九米。”
这段话中的数字,有的是约数,有的是确数。因为赵州桥在哪年建成,史书上已经找不到确凿的记载,所以只能说个约数;而赵州桥的长度,却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这不但要说明实有其桥,而且从这些具体精确的数字,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写说明文,一定要下功夫选取“最恰当的”、“最精确的”语言来表达。
简洁:语言简洁,就是精炼,干净利落,用尽可能少的话,把事物说清楚,不要罗嗦重复、拖泥带水。比如“大雪把铁路淹没无踪”,“下水游泳应注意些什么”,这两句话中的“无踪”和“下水”都是重复多余的话,应该删去。
为了做到说明文的语言简洁,还要防止不必要的“引伸”和“寓义”。有些同学习惯于写记叙文,喜欢形容和描写,初学写说明文,有时也要来一番“引伸”和“寓义”。比如,有一篇介绍《松树和柳树》的说明文,结尾是这样写的:
“我们既要学习松树坚强不屈的品格,又要学习柳树栽在哪里,就在哪里生根的精神。”
记事抒情的文章,自然可以这样写,说明文就没有必要了,写了反而“画蛇添足”,不简洁了。
通俗:语言通俗,就是运用群众中明白通顺的话,把本来是抽象的概念说得具体生动,把本来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下面,让我们看看这段说明: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象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象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木。”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以上一例,是关于什么是物候的说明。作者使用的语言通俗,说明具体而生动。它把气候变化和动物活动、植物生长、农业生产的关系都说清楚了。
说明文的语言要通俗,并不是不要生动、有趣。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有些说明文运用拟人、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写得很有趣昧。例如:
(1)庄稼有了化学朋友,就不怕生物界敌人的进攻了。
(2)蜻蜓被誉为昆虫里的“飞行之王”。在闷热的夏季,暴雨将至或骤雨初歇,蜻蜓常常三五成群在空中飞舞。它好似一架飞机,而飞行技巧却远远高超于飞机之上。
(3)“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是华北中部地区流行的一句农谚。这句农谚说明种庄稼要看节气。
例①运用拟人写法,读来颇有情趣。例②把蜻蜓和飞机相比,贴切生动,使被说明的事物变得浅显易懂。例③引用农谚,通俗地讲解了节气与种庄稼的关系。
关于小制作的说明文作文
用餐巾纸把树叶的水分吸干后可夹在字典或书中,也可存放在通风干燥处,避免虫蛀、霉变。
2.树叶标本的制作方法:
(1)压制法准备一木制标本夹,压制时要将标本的首尾不时调换位置。为了促使标本迅速干燥和保存固有的颜色,大约在压制的第二天或第三天后,每天可换烘热的草纸一至两次。标本压好后,用针线装钉在一张比较坚韧的白纸上,并在右下角贴上标签,然后装入标本柜内,并放些樟脑以防虫蛀。
(2)浸制法将标本浸在装有酒精或福尔马林的标本瓶内即可。
3、叶脉书签制作方法:
叶肉遇到腐蚀性液体就会发生腐烂。经过加热,它会腐烂得更快。叶脉比较坚韧,不容易被腐蚀。因此,可以将一些叶片坚硬、叶脉坚韧的树叶制成叶脉书签。
工具与材料:烧杯、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天平、旧牙刷、镊子、水彩颜料、彩色丝线、氢氧化钠、3%双氧水、桂花树叶。
制作过程:
1.把约90毫升水倒入烧杯,在水中加入10克氢氧化钠,把烧杯搁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煮沸溶液。
2.把树叶浸没在溶液中,继续加热15分钟左右,用镊子轻轻搅动,使叶肉分离,腐蚀均匀。
3.当叶片变色、叶肉酥烂时,用镊子取出叶片,放在盛有清水的玻璃杯内。
4.从清水里取出叶片,放在玻璃上,用旧牙刷在流水中轻轻地刷叶片的正面和背面,刷去叶片的柔软部分,露出白色的叶脉。把叶脉片浸入3%的双氧水中24小时,使它们变成纯白色,再取出叶片,用清水洗净,沥去水滴。
5.叶脉片放在旧书或旧报纸里压干。
6.取出压平的叶脉片,待叶脉干透后,用毛笔在叶脉两面涂上水彩颜料,稍干后再压平。
7.取出涂上颜料的叶脉片,在它的叶柄上系一条彩色丝线,就得到了一张精致美丽的叶脉书签了。
我的小制作 木船 作文800字 说明文
陀螺是一种儿童玩具,状似海螺,下尖,玩时用绳子缠绕,用力抽绳,可以直立旋转——可有趣啦!
制作陀螺相当简便。一般分四步进行。第一步,选材下料。选取一根质地坚硬而又无结疤的小木棍(如梓木、樟木等),用锯子将它锯成长1-2寸、直径I寸左右的木棒。第二步,制成雏形。在木棒1/3的地方下刀往一端削,削成圆椎形;另2/3削成圆柱形。这样,陀螺的雏形就出来了。第三步,试转整修,试转几回(如果它转得摇摇摆摆,像醉汉走路似的,则说明上重下轻,应将圆柱再修小一点;如果它转向很慢,而且转一会儿即停住不转,则说明尖端太尖(太尖会刺地),应略略削平缓一些。第四步,磨滑着色。把陀螺放到磨刀石上细细地磨,使之渐趋光滑;磨光后就可以给它涂上五颜六色的花纹,使之旋转时给人一种动态的美感。
朋友,你想做陀螺玩吗?若想,不妨照上述方法试一试。
求一篇关于制作某样东西的说明文,题目是xxx的制作。谁帮助我下,哪位高人指点下
我和陈明是好朋友。一天,我们把手工小组做的小木船拿出来玩,陈明一不小心把我的摔坏了。争执中,陈明又把它踩坏了,我非常生气,一把夺过他的小木
船,高高地举过头顶,对陈明喊叫道:“陈明,你干什么啊?凭什么把我的小木船摔坏,你是嫉妒我,还是恨我呀!还踩小木船几脚,他是我辛辛苦苦做出来的,你
就这样把它弄坏了,我要跟你绝交!哼!”说完便狠狠地把陈明的小木船砸到了地上,摔了个粉碎。
陈明看到这一场景,蹲下来收拾地上两只小木船的残体,我瞥了他一眼,看见他的眼睛里闪着泪花,我的心瞬间被刺激了一下,我本想就此原谅他,并跟他说一句对不起,可望着陈明远去的背影,又为了顾及我的面子,这声道歉怎么也没有说出口。
后来,我回到家里,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眼前一直浮现出早上与陈明争吵的情景,心里感到十分的不安、愧疚和后悔,于是,穿好衣
服,找出制造小木船的材料,来到书桌前,“乒乒乓乓”地忙活了起来,一不小心,钉子划拨了手指,在那只小木船上留下了血迹,可我并不放弃,心里想着陈明平
日里与我的友谊,有紧张地制作起来。做了半个小时,我有点累了,靠在椅子上沉思着早上发生的事情:我早上做得有一点儿过分了,其实陈明也只是不小心弄坏小
木船的,而我却那么可恶也把他的夺过来摔个粉碎,陈明的不小心和我的故意就像是善与恶的对比,陈明当时一定非常伤心,我怎么可以这样去伤害自己的朋友。想
到这儿,我不禁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第二天早上,我看见我的桌上放了一只非常精致的小木船,比我原来的还要漂亮,上面贴着一张纸“对不起,我昨天不应该把你的小木船弄坏”。我这时
的心已经被深深地感动了,取出我做的小木船,悄悄地塞给了陈明,小声地说:“其实是我的错,千不该万不该,我故意弄坏你的小木船,可你却不责骂我,只是一
人默默忍下这一切,是你教会了我宽容,我对不起你。”
后来升了初中,我们就不怎么碰过面,但我看见那只小木船,就会想起陈明,想起我们的友谊,小木船成了我们之间永远的记忆。
……的制作说明文900字
树叶书签的制作
现在啊,我们都支持环保,低碳的世界。要是你还用普通的塑料书签,或者纸做的书签,哈哈,那么你就out了!昨天在书上,我偶然看见了做透明树叶的书签,现在我就教教大家。
树叶书签,树叶书签,肯定最主要的是树叶了。可是要什么树叶呢?不是杨树的树叶,不是槐树的树叶,更不可能是柳树的树叶,到底是什么树叶呢?告诉大家吧,答案就是,芳香的桂花树树叶。这桂花树树叶叶脉硬,所以不容易做坏。而且另外一点,做出来的很耐用。所以要选那种大的树叶,要是你喜欢小的,我也不说什么,个人喜好么。拿好做实验用的烧杯、碱性很大的碱面还有树叶,咱们现在就开始! 第一步,先把树叶放入实验用的烧杯中,注满水,放在阳台上,注意,这些水一定要淹过树叶哦。现在就是等待,两三天过后,让树叶的叶肉慢慢的被腐蚀掉。接下来就把实验用的烧杯里的水倒掉,涮涮杯子,再接上三分之二的水。把树叶再次放入实验用的烧杯中。然后倒两勺入碱性极强的碱面进入实验用的烧杯中。 要小心,不要让碱面碰到手上,要知道碱性可带有腐蚀性的哦。现在,就把实验用的烧杯放到液化气灶上,用小火慢慢的烤上十到十五分钟。然后把火关掉,用小镊子从烧杯里取出烧过的桂花叶。放到一块玻璃板上。记住,千万不要放到餐桌上或者木头东西上,要不然,碱性会产生化学反应,这几天的努力就要白费了。 现在,已经完成了一半,最主要的步骤开始了。我们拿出一个牙刷,不带刷头的那一面,轻轻的来回摩擦,让叶脉上的叶肉剥落下来。最后,叶子上只剩下了叶脉,树叶书签就做好了。虽说说着这么容易,可是做起来可是很难滴。比如我今天晚上,煮好了第一片叶子,刚刷第一下就由于使的劲太大,直接刷出来一个大窟窿。第二片叶子,由于劲太小,刷了几下还没刷掉,翻过树叶一看,树叶已经透了……无语。第三片叶子,终于刷掉了,由于太过激动,掉到了我的脚下面,被踩得稀巴烂,唉!兴奋过头了。 我提醒大家,做完以后,一定要等叶子干了以后再用!大家喜欢的不妨试一试哦!以木料为题的说明文
做豆腐
“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我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听过这个歇后语,我也深知这个歇后语的意思,但我却没有真正见识过卤水是如何点豆腐的。腊月二十四那天,当我听到谚语“二十五,做豆腐”时,我就要求爸爸自己做豆腐,这样既可以享受美味也能增长我的见识,在我的再三要求下爸爸答应了,我听后欣喜若狂。
说做就做,第二天(腊月二十五)一早爸爸就和我一起开始做了,我们先把黄豆用冷水泡一个白天,使黄豆膨胀起来。晚上爸爸下班后,黄豆也膨胀的差不多了,本应用石磨把黄豆磨碎,可惜我家没有石磨,只能用豆浆机代替喽。豆浆打好了,爸爸把磨好的生豆浆倒进过滤布袋里,放到架子上不停地挤压,将豆浆几乎全部压出来。哦,那袋子里的全是豆腐渣,要吃的豆腐哦,还在豆浆里呢!
滤去豆渣,挤出豆浆之后,接着要把滤好的豆浆倒进锅里,用火煮开,煮时要一边煮一边把浮在上面的泡沫去掉。锅开了,煮的步骤也就完成了。接下来的两个步骤是极为关键的,因为这关系到豆腐的质量好坏。第一个步骤是“点豆腐”,爸爸把烧开的豆浆倒进一个大盆里,拿来事先准备好的卤水,一点一点慢慢地向里倒,边倒边用勺子搅拌着盆里的豆浆。渐渐地,豆浆变得浑浊了,豆浆里的蛋白和水慢慢分离了,形成了黄豆大的豆花,并逐渐地变大、变大、再变大,最后,豆花和水完全分离了。我眼馋地看锅里像白云一样散在淡黄的碱水里的豆腐花,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
第二个步骤,也就是做豆腐的最后一步——压豆腐了。爸爸找来了一个带孔的方形模子,在里面铺上纱布,再将那白白嫩嫩的豆腐花一大勺一大勺地装到那模子里。然后,把纱布折好,方方正正的,在上面加一块木板,在木板上面放一块几公斤重的重物。
豆腐水就这样慢慢地压了出来,模子里的豆腐慢慢地凝固起来,过了十几分钟,豆腐就做成了。我们掀开纱布,白白的豆腐真惹人喜欢。
看着自己做的豆腐,品味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想着自己增长的见识,真好!
根据史料和考察,在原始社会,我国就有了独木桥和数根圆木排拼而成的木梁桥。早在战国时期,单跨和多跨的木、石梁桥已普遍在黄河流域及其他地区建造。公元前三百多年建于陕西省蓝田县蓝峪水上的蓝桥,就是多跨木梁木柱桥的一个代表。《诗经·大雅·大明》第一次记叙周文王娶妻,在渭河上造了座专供帝王使用的浮桥。长江、黄河上曾设过近二十座浮桥。第一座黄河浮桥建于公元前541年临晋关附近,是秦景公的母弟后子,怕被景公,乘车逃奔晋国途中所建。第一座长江浮桥是公元35年东汉光武帝建造的,桥址在宜昌至宜都之间的江上。
吊桥首创于我国,吊索由藤索、竹索发展到铁链。在唐朝中期,就有了铁链吊桥,比西方早八百年以上。拱桥始建于东汉中期,其形式之多,造型之美,为世界少有。
灞桥、洛阳桥、安平桥、虎渡桥、绍兴八字桥、阴平桥、程阳桥等是木、石梁桥的代表。西安灞桥建于汉代,是座木梁石柱墩桥,它用四段圆形石柱卯榫相接(中间还加石柱)形成一根石柱,由六根石柱组成一座轻型桥墩,墩台上加木梁并铺设灰土石板桥面。是石柱墩的首创者。
“闽中桥梁甲天下”是宋朝(特别是南宋)闽中地区大量建造石梁桥的真实写照。南宋一百五十年中,建成七十余座石梁桥,其中五公里以上的长桥就有四五座。被誉为“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安平桥,宋绍兴八年到二十一年(1138—1151)建造,长约2.5公里,故又名五里桥,用花岗石砌筑,为我国现存最长古桥。1240年建成的虎渡桥(又名江东桥),它最大的石梁长23.7米,宽1.7米,高1.9米,重二百余吨,即使在今天要开采、运输、架设这样的石梁,也是十分困难的。1979年5月,我国有关部门发现现存最古老的石梁桥——晋江县大桥和小桥,这两座桥均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绍兴八字桥是座宋代城市石梁桥,布局十分巧妙,既保证了水陆交通,在建造中又不拆房屋,不改街道。程阳桥坐落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河上,是一座四跨石墩伸臂的木梁桥,建于1916年,全长64.4米,分四个桥孔,每孔净跨12.2米,宽3.4米,高16米。五个桥墩之上各有民族形式的宝塔型、宫殿型桥亭,桥亭檐层层而上,如翼欲飞,宏伟壮观。整座桥梁建筑不用一颗铁钉或其他铁件,均采用榫槽结合或竹木梢钉,但结构联系却十分牢固。程阳桥精湛的建桥技术充分显示我国侗族人民杰出的智慧和创造力。
四川灌县的珠浦桥是竹索桥的代表,它位于著名的都江堰口,横跨岷江的内外两桥,长340米,8孔,最大一孔跨径为61米,它的24根粗5寸的竹索由细竹篾编织而成,桥的两端和中间石室中,安放绞竹索和木绞车等设备,桥始建于宋代以前,历代时毁时修。泸定县的大渡河铁索桥建成于1706年4月,净跨100米,净宽2.8米,桥面距枯水位14.5米。用了13根铁链9根底索承重,两边各放二根作为扶手缆。每根铁链平均由890个扁环扣联而成,重约一吨半。1935年红军长征中,飞夺泸定桥,创造了震惊世界的奇迹。它在国际桥梁展览活动中多次展出。据调查,跨径不小于泸定桥的铁链桥或铁眼杆桥,在四川、云南山区不止一座。由于它结构简单、用料节约,当地人民又有世代相传的建造经验,因此解放后这种桥型不仅没有淘汰,还有所发展。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