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箱生产工艺流程-木箱生产线
商店里各种样式的展柜,或高的,或低的,或是木制的,或是玻璃制的。虽然一张展柜制作完成之后就被摆上货物,供人们观看,但是很少人了解到一个柜子是如何制作出来的,我们能不能自己设计并且自己DIY制作出一个令人满意的展柜呢?当然可以,如果厌倦各种厂家千篇一律的展柜款式,如果想要充分了解展柜的制作流程好和厂家讨价还价,你就要往下看了。
展柜制作,也称作柜台制作,是将展柜设计变为产品的过程。通过展柜施工图以及效果图将原材料制作成商场、专卖店等卖场展柜。
展柜制作与展示制作的区别
1、展示制作具备完善的理论体系,是一门理论理论术科;而展柜制作是以实践为主并衍生出理论体系的实践术科。
2、展示制作还包含多维产品的设计制作,比如展示施工图,展示平面图;而展柜制作主要指立体三维的产品制作比如店面柜台展柜制作,商场展柜制作,展厅展柜制作等。
3、展示制作的领域十分广泛,从建筑、书法、IT等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展柜制作仅仅指交易市场的店面与卖场制作。
制作流程
沈洋展柜以木制柜体为例子
1、木工段:确定柜体结构(效果图·平面图·施工图):
A:结构:确定柜体分体结构尺寸
B:?材料:5厘、9厘、12厘、15厘3A级高密度纤维板
2、确定好结构、材质,进入开料阶段:
开料师使用人工推台精密锯机将不同型号的板材分割出来,然后进入木工钉装,要求造型线条流畅优美,钉装严密,胶水饱满到位。
3、油漆段:
A.材料:3C认证的国标油漆:(PE白色底漆、耐黄变耐磨面漆)
1).批灰打磨:首先用原子灰补平整木工段的钉眼,接口缝隙及柜身其它凹陷处,如凹陷过于太大应返回木工段做技术处理;待原子灰干燥后用猪血灰满批柜体,不得有遗漏。然后用240#砂纸磨平已补的原子灰和猪血灰,再刷封闭透明底漆,待油漆干透后用240#砂纸打磨,使柜体表面光滑、平整。
2).底漆:柜子整体使用手工喷涂PE白色底漆,使柜体与外界隔离,有防潮、避免“柜吃漆”现象,能保证后期面漆更有光泽、饱满。
3).油磨:待油漆干透后进入打磨,用240#砂纸平整柜身,然后用400#/600#
砂纸清完表层好的砂痕
4)面漆:柜子表面外露部分使用手工喷涂面漆,面漆师傅具有良好的工艺操作水平,油漆房保证无尘和与外界隔离,柜子无流挂、无颗粒,漆面光泽均匀,手感良好等。
4.包装:检查柜体油漆质量,五金配件、灯具电线安装
A.包装材料:珍珠棉、气泡膜包底层,外用护角、纸皮包装,特殊柜子采用木架、木箱包装。
展柜制作过程中,涉及诸多材料例如木材、石材料、金属材料、玻璃、陶瓷、油漆、涂料,乳胶漆、塑料、阳光板、有机板、白有机板(片)、亚克力、塑胶PVC管、合成材料料、铝塑板、防火板(纸制)、纺织品、弹力布、绷纱、粘合剂、五金材料、五金饰品、喷绘等等。所以一个展柜制作流程下来,花费还是不少的。
土巴兔在线免费为大家提供“各家装修报价、1-4家本地装修公司、3套装修设计方案”,还有装修避坑攻略!点击此链接:,就能免费领取哦~
箱(帘、块)栽是我国目前主要栽培方法,功效高、便于管理。箱子在菌丝没长满培养基前,对培养基起承托和固定作用。其大小没有限制,以便于搬动为宜,一般以60厘米×40厘米×10厘米为好。可用木箱、纸箱或用葵花秸秆、玉米秸秆等制成,内面要平整。
工艺流程:
配料→蒸料灭菌→装箱→接种→发菌→出菇→采收
(1)拌料、分装与灭菌
将培养料加水、搅拌、混匀,含水量以58%~62%为宜,通常以用手紧握培养料,见到料中刚刚有水迹浸出为宜。
①先填料后灭菌 这种方法适合于大规模箱式栽培,采用全熟料技术。虽然一次性投资较大,但能大幅度提高菌块的制作成功率,适合早春气温回升较快的地方生产。填料前将耐高温薄膜铺入栽培箱内,压好四个角与边,将配好的培养料填入栽培箱内,每箱湿重为3.5千克左右。随后用压料板稍压实,注意四个角和周边要紧实,防止塌边。再用压孔板扎出20~24个接种孔,用塑料薄膜严密覆盖,最后进行灭菌处理。为保证灭菌彻底,栽培箱在灭菌锅内堆叠时应留有适当的间隙。
②先蒸料后填料 这种方法采用半熟料技术,适合较寒冷地区小规模生产,投资省,处理得好也能获得满意效果。有的地方为方便出料,事先将配制好的培养料3.5千克装入小麻袋或布袋内,置蒸锅上,锅顶盖上干麻袋及塑料膜,扎紧。摆袋时,应注意袋与袋之间留有空隙,让蒸汽充分流通。常压灭菌一般要在冒蒸汽后料温达100℃以上,持续2~3小时。灭过菌后趁热填料,方法与“先填料后灭菌”方法相同。
(2)接种
要安排在低温季节接种,自然气温若超过15℃,会增加污染机会。接种时动作要快,可采用流水作业,三人一组,其中一人搬箱,一人揭膜,一人接种,尽量减少开膜时间。要求每个培养箱开膜时间不得超过7~10秒。每瓶菌种(750克)可接种5~7箱。接种前,先将菌种从瓶内挖出,掰成小块,均匀撒在料面上,一部分可自然掉入接种孔。立即覆盖包好塑料膜,轻轻压实,使菌种紧贴培养料,然后在封口处上面压一根细木棍,或扎绳或用胶布粘封。接种即告结束。
(3)发菌
接种后将箱堆放在室外或垛放在闲置房屋内进行发菌。每堆8~10箱,箱子下面要用方木或砖垫起,离地面20~30厘米左右。每堆之间应留走道,以便检查或倒箱管理。
养菌以自然温度为主,若气温低于0℃以下,应采取保温措施,最好保持在5~15℃之间。自然气温在10℃以上,若上下温差较大,应在15天左右倒箱一次,将下面箱子倒在上面,使菌丝发育均衡,出菇期一致。一般接种后5~7天,菌种开始变白;10~15天培养基表面已被白色菌丝覆盖;2个月左右,菌丝可在料内长透。发菌期间,不要向菌块喷水,要注意通风换气,防止“烧料”。随着气温上升,箱内温度也随着升高,此时,要将箱改成“十”字形或“品”字形堆放,便于空气流通,降低培养环境温度,促进菌丝发育。在正常情况下,经2个月,培养料表面会形成菌膜。菌膜是在温度较高并有良好散射光的条件下,菌块表面出现的黄褐色分泌物在干涸后形成的。菌膜可避免菌块水分过多蒸发。但菌膜过厚又不利于空气和水分进入而影响出菇。发育良好的菌块,表面菌膜呈**或锈褐色,有漆样光泽,用手指按有弹性;剖开看,内部白色菌丝充满料间,不干涸,有典型滑菇气味。始终处于黑暗处的菌块,菌膜形成时间晚,或不均匀,这样的菌块一般产量低。如果菌块发黏、培养料松散、干涸或发黑、有臭味,应立即淘汰。
菌块越夏管理是极其重要的技术环节,此间要加大遮荫程度,防止日光直射菇棚(室),设法使温度控制在27℃以下。
(4)催蕾
靠自然温度养菌,要到立秋以后,气温降到15℃才能出菇。黑龙江在9月开始出菇,辽宁则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出菇。在出菇前15~20天,自然气温开始下降,将培养好的菌块从箱中取出,摆在出菇架上,打开塑料膜。如果菌皮过厚要进行划面处理,用刀片或专用搔菌耙,每隔3厘米在菌块上纵横搔动,划破菌膜,深度为0.5~1厘米。然后放在菇架上,调节室温15~20℃左右,当划口处出现新菌丝时,立即浇水,使菌块含水量达70%,促使菌丝扭结,进入现蕾状态。刚分化的原基呈褐色颗粒状,经1~2天变成黄褐色或红褐色,可辨出菌伞和菌柄的细小子实体,进入出菇管理。
催蕾期室内温度一般不要超过20℃(按品种要求控制温度),增加散射光,刺激诱发原基尽早形成。保持菌块不干燥,棚内湿度在85%以上。如果湿度过低,透风量过大,原基难形成或刚要形成时,被风吹干,枯萎亡。
(5)出菇期管理
出菇期水分管理主要是保持空气与菌块的湿度,根据菌块干湿状况,可向菌块直接喷水,滑子菇菌丝耐肥水能力较其他菇类要强。出菇时光线不容忽视,一定创造“三阳七阴”的条件。光线不足,菇体菌柄细长向光弯曲,菇体色淡、瘦小、开伞早、菌盖薄、质量差。但光线也不宜过强,过强菌块水分易散发,不利菇体正常生长,影响产量。温度是出菇期管理的关键因素,一定要根据不同品种对出菇要求的温度进行管理(图4-52)。
图4-52 滑子菇生长状况
(6)采收
从原基出现,经7~10天,趁未开伞前采收。采收过迟,菌盖张开,变为锈褐色,降低商品价值。每次采收后,要及时清除菌块表面残根和3~4厘米厚的老菌丝,停止浇水,盖上薄膜,保温、保湿。经5~7天恢复生长,当培养料表面出现新原基时,打开塑料薄膜,经1~2天再浇水促进子实体生长。在正常情况下,按每箱投料4千克计,可产3~4批,可收鲜菇1.5~2千克。若在自然条件栽培,春种、秋收一年只能生产一个周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