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实木木门

古代木箱-古代木箱的包角

古代木箱-古代木箱的包角

东汉初年的风箱为何物?

现行人教版高中课本《中国古代史》(选修本)第55页讲到:东汉初年,当时的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用水力推拉风箱鼓风冶铁。《后汉书》中对此事有记载,但却对风箱只字未提。那么,此处提到的风箱究竟是什么呢? ?

关于风箱,辞典中注释为:?压缩空气而产生气流的装置。最常见的一种由木箱、活塞、活门构成,用来使炉火旺盛。?据此解释,还常见的风箱是活塞式双向连续鼓风的风箱,不过这种风箱发明于明代。风箱一词最早见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中,在该书第8卷冶铸图谱上,已经普遍地出现了活塞式风箱,宋应星的解说中就称它为?风箱?。这种木风箱一般是长方形的,箱内装有一个大活塞,叫做?鞴?,鞴上装有露在箱外可以推拉的拉手。不论把鞴推或拉,通过活门的调节都可以把空气不断压送到冶铁炉中去,起连续鼓风的作用。由于活塞的推拉都能向炉内送风,所以它是能用活塞双向连续鼓风的先进鼓风机。既然活塞式风箱是明代发明并广泛使用的,那么东汉初年水排推拉的风箱不可能是活塞式双向连续鼓风的风箱。那么,是不是较简单的风箱呢? ?

较简单的风箱是北宋时期发明的木风扇,北宋年间成书的《武经总要》记载了这项发明。木风扇由木箱和木扇组成,刚性较皮囊好得多,操作方便、风量大、漏风少。稍后,又出现了长方形的木风扇。这两种木风扇都是利用箱盖板的开闭来鼓风,在宋元时期得到广泛使用。在元初王帧所著《农书》的水排图中,也绘有这种长方形木扇的图形,叫做?木扇?。关于水排的演变,王帧指出:?此排古用韦(经过加工的皮)囊,今用木扇?。如此说来,东汉初年的风箱也不会是木风扇,倒是与皮囊有关。 ?

?

我国从春秋后期开始,就用皮囊鼓风冶铁。这种皮囊两端细、中间鼓起。其外形和当时的一种称为?橐?的盛物容器相似,因此又称为?橐?。装有此种鼓风工具的冶铁炉又称为?炉橐?。鼓风用的橐富于弹性,在空虚的时候是鼓起来的,橐上装有一个陶制的拉杆,使用时手握拉杆不断将橐前后推拉,使之压缩和鼓起。皮橐在挂起与压缩的过程中将风吹到冶铁炉中,这样的操作过程就称为?鼓风?。随着冶铁业的发展,冶铁炉的容积不断增大,所需的风橐也相应增加。因多个橐排在一起鼓风,所以又称为排橐。西汉《淮南子?齐俗篇》说:?炉橐埵坊设,非巧冶不能冶金。?也就是说西汉时的冶铁业的设备有炉(溶铁炉)、橐(用人力推拉的排橐)、埵(音du?意为吹火筒)、坊(土型范)。东汉《论衡?量知篇》说:?铜锡未采,在众石之间,工师凿掘,炉橐铸烁乃成器。未更铸橐,名曰积石?。可见,东汉时仍用橐鼓风。范文澜著的《中国通史》第二卷214页在讲解水排时说:?东汉初年,杜诗任南阳太守,创造水排,用水力鼓动排橐(风箱),铸造农器。?风箱是放在括号里给排橐作注释用的,风箱之说不过是就其鼓风之用途而言。由此可知,东汉初年的风箱实际上仍是皮囊。

“黄肠题凑”指的是一种古代的墓葬结构,黄肠指的是黄心的柏木,题凑指的是结构,这是一种厚葬的形式。

黄肠题凑起源于战国时期,在西汉时特别多,而汉代以后就很少见了。题凑结构的制造需要消耗大量的金钱和时间,需要使用大量的木材,在题凑结构中木条使用最多的是北京大葆台出土的汉墓题凑,用掉了15888根木条。黄肠是指的是黄心的柏木,而黄肠题凑就是四周用黄心柏木堆垒起来,中间是棺椁的框型结构。

黄肠题凑在汉代是厚葬的最高规格,它象征着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而且这个结构有利于保护棺椁不被损坏。黄肠题凑一般是汉代帝王使用的,而天子以下的人可以用题凑,但是是不能使用柏木,只能使用松木或者一些其他木头。如果有帝王赏赐使用黄肠题凑,就可以使用。

而在江苏省盱眙县,也发现了一座黄肠题凑结构建造的帝王墓。盗墓贼使用炸药准备炸开墓门 但是由于黄肠题凑结构稳定,而且柏木坚固,墓室没有被炸透,使得棺椁没有受到损伤,而墓室内的珍贵文物也幸免于难,而这也惊动了有关部门,盗墓贼也被抓获。

墓中不仅发现了黄肠题凑结构,还发现了金缕玉衣和玉棺。玉棺是比金缕玉衣更罕见珍贵的器物,它的发现说明我国当时使用玉器的辉煌,而黄肠题凑也说明我国的建造工业的辉煌。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