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木箱厂-北京木箱厂厂家
北京天安门广场
位于北京市区中心,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44万平方米,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城楼坐落在广场的北端,五星红旗在广场上空高高飘扬。人民英雄纪念碑屹立在广场的中央。人民大会堂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在广场的东西两侧遥遥相对。和正阳门城楼矗立在广场的南部。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到这里参观、游览和摄影留念。国庆节的天安门广场,有成千上万盆五颜六色的鲜花和喷泉装点着,是广场一年中最美丽的时候。
地址: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
北京故宫博物馆
是明、清两朝的皇宫,俗名故宫,又叫紫禁城,现名故宫博物院。先后有24个皇帝在这里统治全国。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故宫有高墙环绕,城外还有宽52米的护城河(又名筒子河)。高耸的宫墙里面,有各式宫室8704间,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城四方都有高大的城门楼。南面正门叫午门,北面名神武门,东边称东华门,西边为西华门。城的四角各有一座秀丽的角楼。整个建筑群按中轴线对称布局,层次分明,主体突出,按其布局可分外朝、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武英殿为两翼,是皇帝举行各种典礼和从事政治活动的场所。内延以乾清宫、交秦殿、坤宁宫为主体,另有养心殿、御花园、外东路及外西路等,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居住之处。外朝建筑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内廷建筑金碧辉煌,布局严谨。
地址: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
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
位于天安门东侧,曾是明、清两代皇室家庙,旧称太庙。是封建王朝皇室供奉祖宗牌位、年节大典祭祀先人的地方,是现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群之一。太庙呈南北方向的长方形,总建筑面积139650平方米。整个建筑布局颇具匠心,三层琉璃砖门、三层大殿、戟门、石桥南北排列在轴线上。再加上封闭的围墙、浓密的古柏,形成了庄严肃穆的气氛。耸峙在整个建筑群中心的是三座雄伟的宫殿。重檐庑殿顶的大殿,是这组建筑群的中心。现为首都职工教育培训、文化娱乐和科技与人才交流的活动中心。
地址:东城区天安门东侧
北京柳荫公园
柳荫公园占地19万平方米,水面7.33平方米。公园具有两个特色:一是柳树的品种多,数量大,共有数十个品种的柳树千余株;二是公园具有美丽的田园风光,公园的中部有留春岛,岛上建有柳荫亭,湖边还有爱莲亭、水月轩、湖石假山、亭廊码头。园内还建有春、夏、秋、冬四个景园。
地址:东城区黄寺大街甲8号
北京圆明园旅游区
座落在北京的西北部,始建于康熙48年(1709年),是清朝鼎盛时期兴建的帝王御园,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占地350公顷。它是我国建筑、园林艺术的杰作,被誉为“万园之园”。
地址:海淀区清华西路28号
北京颐和园旅游区
位于北京的西北郊,原是清代的皇家花园和行宫。园内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占地290.8公顷,其中水面约占四分之三。颐和园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典雅的园林艺术、精美的历史文物,成为闻名世界的皇家园林。
地址:海淀区新建宫门路19号
北京卧佛寺-樱桃沟
位于海淀区寿安山麓,与香山毗邻。卧佛寺因寺内的卧佛造像得名,距今已有1300余年。卧佛寺西北行约500米左右即为樱桃沟。这是一条外广内狭的幽静峡谷,两侧是秀挺峻拔的山峦,一条蜿蜒的溪水清澈见底。
地址:海淀区卧佛寺路北京植物园
北京八达岭长城
八达岭位于北京西北60公里处,东经116°65’,北纬40°25’,是峰峦叠嶂的军都山中的一个山口。明代《长安客话》说,“路从此分,四通八达,故名八达岭,是关山最高者”。
八达岭这名,最早见于金代诗人刘迎的长诗《晚到八达岭下,达旦乃上》和《出八达岭》。元代,这里称“北口”,是与南口相对而言。南口在北京北郊昌平县境内,从南口到北口,中间是一条40里长的峡谷,峡谷中有万里长城的著名关口“居庸关”,这条峡谷因此得名叫“关沟”。八达岭高踞关沟北端最高处。这里,两峰夹峙,一道中开,居高临下,形势极其险要。自八达岭下视居庸关,如建瓴,如窥井。“古人有居庸之险,不在关城,而在八达岭”之说。八达岭山口的特殊地形,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一向驻以重兵把守。八达岭成为军事战略要地,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据《史记》记载和近年来文物工作者普查,都证明八达岭一带在战国时期筑有长城,而今仍见残墙、墩台遗存,其走向,与今明长城大体一致汉习记载:曾设军都、居庸两座关城。北魏《水经注》说:“居庸关在居庸界,故关名也,南则绝谷,垒石为关址,崇墉峻壁,非轻功可举……其水历山南,迳军都界……,”因此,有专家认为汉置居庸关,关址在八达岭。“居庸”之名从何而来?是秦始皇筑长城,从南迁徙一批贫苦农民和囚徒,到军都山妫川小盆地定居,称为庸徒居处。汉武帝时,将妫川置居庸县(仿延庆)。《水经注》所记载的关址地形地貌和山水流势,与八达岭的地理环境相同。
一千五百年前的北魏,曾在八达岭一带修筑长城。据《魏书世祖本纪》记载,北魏拓跋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在国都平城(今大同)以北,修筑长城,名叫“畿上塞围”,东起上谷军都山(即八达岭一带),西至黄河岸。后来到北齐王朝天保六年(555年),又修筑长城,西起大同,经军都山东去,把长城延长到了海边。
八达岭长城在明朝重新修筑。明太祖朱元璋深知城墙在军事上的重要,当了皇帝后,即“高筑墙”,设防备战,其时各州府县,也纷纷兴筑城池。朱元璋派大将军徐达、冯胜等率军在北方筑关制塞,修筑长城,加紧练兵屯田,以防元残余势力南侵。
1403年,明王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即位。1420年,他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朱棣决心统一中国,先后五次御驾亲征,大军深入蒙古高原,最远到达现在苏联境内的鄂嫩河附近。(1488年以后),才开始进行浩大而全面的修筑长城工程。经过270年的漫长岁月,先后共有18次大规模的修筑工程终于建成一道高墙,东起辽宁省的鸭绿江边,西止于甘肃省嘉峪关以西的布隆吉,这便是我们通常说的现在还能看到的万里长城。明长城全长14600多华里,经过我国北方七个省、市、自治区。无论从工程技术水平和设防的严密程度,都是以前的长城无法比拟的。在此意义上,可以这样说:我们今天看到的万里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连结于秦始皇时期,完善于明王朝。
明代万里长城,再不是单一的一道高墙,而是修筑成“层层布防”的纵深防御体系,重点地区还修筑了多道城墙、关隘。宁夏、陕西、山西、河北等地,都修筑了长城复线,山西设置的长城复线就有四条这多。在重要的交通军事要地,修筑多座关城和多道较短的墙,如雁门关的十里山谷,有28道石墙,可谓“寸土设障,步步为营”。
八达岭是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第一位帝王秦始皇东临碣石之后,从八达岭取道大同,再驾返咸阳,而肖太后巡幸、元太祖入关、元代皇帝每年两次往返北京和上都之间、明朝帝王北伐、清代天子亲征……八达岭都是必经之地。到于历代皇亲贵族、文人墨客吟诵八达岭的诗文更是数不胜数,最早留下诗章的是唐代诗人高适,他诗中写到“绝坡水连下,群山云共高”。至于在那些民族纷争、金戈铁马的岁月,八达岭上更是上演过一幕幕恢宏的史剧。而今,旧中国的苦难,两千年的历史诸侯争霸,朝代更迭的往事,都已经成为遥远的过去。长城十万里,文化五十年,时代赋予了八达岭长城以新的使命。它像一座宝贵的历史丰碑,矗立在万山之巅,闪烁着中华民族文明和智慧的光彩,也现出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百折不挠的伟大品质和精神。它成为联系我国各族人民、海外侨胞、国际友人的友谊纽带。它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担任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的郭沫若同志提议修复八达岭长城,接待国内外游人。
清代以来,八达岭长城已日渐荒废。关城西边“北门锁钥”的城台,残毁过半;东边“居庸外镇”城墩摇摇欲坠;长城城墙的墙身、宇墙、垛口、墙台、敌楼等已是断壁残垣。作出修复的决定后,有关部门立即行动,尔后又曾进行多次修缮。
1961年,确定八达岭关城和城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在邓小平同志“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倡议下,古老雄关更换新颜,先后修复敌楼19座,城墙全长3741米,使游览总面积达到1.9万平米。1986年,八达岭被评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1987年,联合国接受万里长城为“世界文化遗产”。1991年8月,八达岭作为万里长城的精华,在北京故宫博物馆,接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人类文化遗产证书。1991年12月,在珠海举行的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评选活动揭晓命名大会上(全国候选景点94个,回收有效选票48万张),八达岭因其景点著名,以37万张的绝对多票数,成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首。
八达岭长城驰名中外,誉满全球。它是万里长城向游人开放最早的地段。“不到长城非好汉”。迄今。八达岭已接待中外游人一亿三千万,先后有尼克松、里根、撒切尔、戈尔巴乔夫、伊丽莎白、希思等372位外国首脑和众多的世界风云人物,登上八达岭观光游览。这种情况,在世界风光名胜景点中,实属罕见。八达岭长城给来访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无穷的回味。
八达岭长城,作为万里长城的精华,正以古老而年轻的雄姿,迎接慕名而至、纷至沓来的天下游人。登过长城的人,莫不叹为观止。
北京十三陵
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总称,位于北京市西北约44公里处昌平区天寿山南麓,陵区面积达40多平方公里。从1409年营建长陵到清顺治初年营建思陵,长达200多年间依次建有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故称十三陵。陵内计葬有皇帝13人、皇后23人、皇贵妃1人以及数十名殉葬皇妃。十三陵是我国历代帝王陵寝建筑中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古墓葬群,建筑雄伟,体系完整,历史悠久,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
明朝崇尚“事如事生”的礼制,认为人后,灵魂犹在,还有饮食起居的需求。因此,这十三座皇帝的陵寝建筑比拟皇宫,显示了帝王的尊宠地位和君临天下的浩大气势。在中国传统风水学说的指导下,十三陵从选址到规划设计,都十分注重陵寝建筑与大自然山川、水流和植被的和谐统一,追求形同“天造地设”的完美境界,用以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
中国古代帝王陵寝区域的设置,早在战国中期就已出现。到了唐宋时期,出现了相对集中又各自独立的皇家陵园群落。而明十三陵的特点在于它第一次体现了中国皇家陵寝建筑群的整体性。每一位皇帝的陵墓虽有各自的享殿、明楼、宝城,但陵区之内,长陵神道成为一条贯穿各陵的“总神道”。共用的石牌坊、石刻群,加上各陵尊卑有序的布葬方式,使陵区的建筑紧密相联,形成了一个整体。
明十三陵自然环境具有青山环抱、明堂开阔、水流屈曲横过的特点,而各陵所在位置又都背山面水,处于左右护山的环抱之中。这一陵址位置的经营方式与建在平原之上的陵墓相比,其自然景观显得更为赏心悦目,更能显示皇帝陵寝肃穆庄严和恢宏的气势。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评价说:“明十三陵建筑价值极高,长陵的楠木殿其规模是全国唯一的,石雕精湛,明十三陵无论是从建筑形式,还是建筑结构,或建筑艺术上看,是明代建筑的实物历史。”
来自德国的游客在定陵参观石雕
在各陵中,仅定陵于1956年进行了考古发掘,其他陵寝墓室建筑均保存完整。各陵陵前的神道,主神道的石牌坊、大红门、神功圣德碑亭、石像生、龙凤门等主要建筑都保持原来的风貌。明朝时陵宫内外及神道两旁栽植的大量松柏,现在仍长势茂盛。陵区内的妃子坟、太监墓虽于清末时相继被垦辟为农田,但其地下墓室仍保存完好,地上陵寝建筑存有残垣断壁及部分石雕。
2002年8月,联合国遗产委员会官员、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李相海对明十三陵进行考察时认为,明十三陵代表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在世界某一文化领域内对建筑艺术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并能为一处已消逝的文明提供独特的见证。作为一种类型的建筑群,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阶段。
明十三陵的布局经营,在满足礼制功用的同时,与山川、水流等自然环境因素密切结合,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并对清东陵、清西陵的建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各陵除面积大小、建筑繁简有异外,其建筑布局、规制等基本一样。平面均呈长方形,后面有圆形(或椭圆形)的宝城。建筑自石桥起,依次分列陵门、碑亭、祾恩门、祾恩殿、明楼、宝城等。各陵原设有“监”,专司祭祀扫陵之事,现仅存德陵监监墙。陵区内还曾建有妃子墓七座、太监墓一座和行宫、苑囿等附属建筑。
十三陵以地面建筑宏伟的长陵和已发掘的地下宫殿定陵为最著称。整个陵区原来四周都有陵墙,正门开在南端,蟒山、虎峪嵯峨两侧,好似一龙一虎踞守大门。从明永乐七年(1409年)修建长陵起到清顺治元年(1644年)修建思陵止,二百多年间都被定为禁地,驻有陵卫。长陵是明成祖朱棣的陵寝建筑,横恩殿亦称献殿、享殿,是长陵的主体建筑,是举行祭祖的重要场所。长陵被恩殿是我国最大的一座柄木殿堂。定陵是明神宗帝朱翊钧的陵寝,年号万历,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48年)。陵园规制仿照长陵。定陵地宫已于1956年至1958年被科学发掘,现已修建成定陵地下博物馆。昭陵在明十三陵中位居第九,昭陵的建筑有其独特的地方,是明十三陵中地面建筑最完整且最具代表性的陵寝建筑。
十三陵于1957年成为北京市第一批古建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与八达岭长城同列为全国44个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之一。2003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7届会议将十三陵和南京明孝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明清皇家陵寝分布于北京、河北、辽宁、安徽、江苏等地,是中国明清两朝皇帝陵寝建筑群,按照严格的等级规制营建,具有完整的地上、地下建筑体系,布局严谨,规模宏大,建筑华美,工艺精细,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最高的丧葬制度。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其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并将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石牌坊:在十三陵神路最南端。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建。为汉白玉砌成,面阔五间,六柱十一楼,宽28.86米,坊高14米。夹柱石上雕刻麒麟、狮子、龙和怪兽,云腾浪涌,神态逼真。门上端额枋上雕刻的云纹,给人以柔美飘逸之感。这座晶莹光洁的牌坊是中国现存最大、最早的石坊建筑。
石像生:在十三陵大碑楼至龙凤门的神路两侧。有石兽二十四座(狮、獬、豸、骆驼、象、麒麟、马各四,均二卧二立),石人十二座(武臣、文臣、勋臣各四),为明宣德十年(1435年)整修长陵、献陵时雕造。均用整块巨石琢成。
棂星门:俗称龙凤门。在十三陵石像群以北的神路上。是一座汉白玉石牌坊。门南向,三门并排,其间联以红色短垣,柱头的云板和异兽,构成门上的装饰,结构奇特。三门额枋中央,都有一颗石琢火珠,故又称火焰牌坊。
长 陵 棱 恩 殿
长陵:在天寿山主峰下。是明成祖朱棣和他皇后徐氏(十三陵中第一个入葬的人)的陵寝,为十三陵中最早和最大的一座。建成于永乐十一年(1413年)。整个陵园用围墙环绕,分为三个院落,包括陵门、神库、神厨、碑亭、祾恩门、祾恩殿、棂星门、宝城、明楼等(现部分建筑已不存)。宝城砖砌,圆形,直径约340米,周长1公里多,上有垛口,形似城堡。内为高大的封土,封土下面就是地宫的位置。宝城南面中央有门,可沿磴道上达明楼。楼呈方形,四面辟券门,中贯十字形穹窿式天花。顶为黄筒瓦重檐歇山式,檐下榜额书“长陵”二字。楼正中有碑一座,额篆书“大明”二字,碑身刻“成祖文皇帝之陵”。除陵园本身外,还有东西二坟,东坟在德陵馒头山南,西坟在定陵西北,坟内分别埋葬十六个为朱棣殉葬的宫妃,因其坟形如深井,故名东井、西井。祾恩殿:在长陵第二进院落内。即享殿,是祭陵时行祭祀典礼的处所。明嘉靖年始定此名,意谓感恩受福。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黄瓦红墙,重檐庑殿顶,坐落在绕以汉白玉护栏的高约3米的三层石台基上。面积1956平方米。殿内有十二根金丝楠木明柱,最大的直径1.17米、高14.3米。梁、柱、檩、椽、斗栱等构件,也用楠木制作。历时虽有五百余年,仍安固如初。这样宏伟的楠木建筑物,在中国已绝无仅有。
永陵:在长陵东南阳翠岭下。是明世宗和他三个皇后的陵寝。其规模不及长陵,但构造精美细致。陵为三进院落,享殿七间,两庑配殿各九间。明楼保存较完整,为十三陵之冠。墙垛用花斑石砌造,斗栱、飞椽、檐椽、额枋都为石雕,宝城垛口和两侧通道也用石砌。清初学者王源曾赞其“玓瓅磷磷烂烂,冰镜莹洁,纤尘不留,长陵莫逮”。享殿现已不存,唯残基上留下一块陛石,上雕龙凤,剔透玲珑,栩栩如生,是明代宫殿雕石的杰作。
定陵:在长陵西南大峪山下。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朱翊钧和他两个皇后(孝端、孝靖)的陵寝。万历十一年(1583年)朱翊钧趁祭陵之便,带领文武官员、术士、钦天监等在天寿山亲自选定陵址,确定建陵规制。次年动工,历时六年,役使军匠、工匠达三万余人。主要建筑有陵门、祾恩门、祾恩殿、明楼宝城、宝顶和地下宫殿。除明楼、宝顶外,其余建筑屡遭破坏。祾恩殿原面阔七间,清兵入关后被毁,乾隆五十年(1785年)修缮,改为五间,民国初年又遭火焚,仅存遗址。明楼为黄琉璃筒瓦重檐歇山顶,檐下榜额书“定陵”二字。四角及台阶都用巨石拼砌而成,枋、椽、斗栱也用石雕,加饰彩画,坚实美观。明楼内的石碑,额篆书“大明”二字,碑身刻“神宗显皇帝之陵”。两侧的宝城,为一圆形城墙,长约750米,砖砌。垛口仿永陵用花斑石垒砌,清时已毁。陵院内外,原建有宰牲亭、神库、神厨、朝房、神马房、神宫监等。地宫位于明楼的正后部,是陵墓的主要部分。1956年5月进行发掘,出土大量珍贵文物,揭开了地下宫殿之谜,为研究明代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地下宫殿:定陵地宫是十三陵中唯一开挖的地宫(截至1997年)。在定陵明楼的正后部,距墓顶27米。总面积1195平方米,全部拱券式石结构,由前、中、后、左、右五个高大宽敞的殿堂联成。前、中殿为长方形甬道,后殿横在顶端。前、中、后三殿之间各有道石券门,其檐、椽、枋、脊、吻兽均为汉白玉雕成,檐下有空白石榜。券门下是两扇洁白的汉白玉门,高3.3米,宽1.8米,重约4吨。门扇上均横以青铜铸成的长方形大梁(称管扇),宽84厘米,厚30厘米,重约10吨。石门制作工整细致,设计科学合理。门内有顶门用的“自来石”,通高1.6米,两端刻莲瓣。前、中殿长58米,宽6米,高7.2米,全用“金砖”(大型方砖)铺地。中殿是陈设祭器的殿堂,内置帝、后的三个汉白玉石宝座及点长明灯用的青花云龙大瓷缸和黄琉璃五供。左右配殿为石拱券无梁建筑,长26米,宽6米,高7.1米,中有汉白玉垒起的棺床,棺床上面用“金砖”铺砌,中间有长方形孔穴,内填黄土,称“金井”。后殿为地宫中最大的殿,长30.1米,宽9.1米,高9.5米,地面用磨光花斑石(石+曼)砌,棺床中央放置朱翊钧和孝端、孝靖两后的棺椁,三具棺椁周围放有玉料、梅瓶及装满随葬器物的红漆木箱。
古代交通工具情况
厨余可以作为堆肥使用,用于蔬菜、水果种植或者花卉种植等等。
下面为家庭制作肥料一些指南:
厨余堆肥就是在空气和水的存在下利用自然界中微生物和小昆虫分解有机物质(食物垃圾)的过程。最终产品被称为厨余肥料,其中富含易于使用的植物营养素,形成健康土壤的一部分。 建议可以买一个堆肥厨余的桶和木箱。最好在阳台或室外制作。在厨余堆肥发酵的时候会有味道(主要是氨气和硫化氢)。
厨余堆肥主要要有下面几个条件: 含碳有机物如干树叶、木屑、纸、花生壳、瓜子壳等 含氮有机物如水果和蔬菜废弃物、咖啡渣、麦芽粉等。
1、空气 2、适量的水 3、处理厨余变废为宝?
简单的6步骤:?
1、将可食用的厨房垃圾(蔬菜皮,果皮,少量浪费的熟食)分开放入容器中。
2、将干燥的有机物(干叶,锯屑)收集在一个小容器中。
3、拿一个箱子或一个桶,在容器周围钻4?5个不同的孔,让空气进入。
4、在底部铺上一层土壤。
5、现在开始添加食物垃圾交替湿垃圾(蔬菜和水果皮)与干垃圾(秸秆,锯末,干叶)。
6、用塑料布或木板覆盖这个容器,以帮助保持水分和热量。 一些建议 每隔几天,用耙子给堆快速转动以提供充气。如果您觉得堆太干,请洒上一些水,使其湿润。
在2 - 3个月内,你的厨余垃圾应该开始形成干燥,深褐色的土壤的堆肥。也有现成的、成套工具用于厨余堆肥。 随着时间和一点耐心,你可能会喜欢上堆肥厨余。 不建议使用厨余剩下的肉类、骨头、剩饭、剩菜等。
通过分类,回收和堆肥,一家四口的垃圾每年可以减少1000公斤到100公斤以下的垃圾。想象一下,钦奈所有垃圾中的90%在一夜之间消失了,一个干净的绿色城市 - 它将帮助你开始你的堆肥之旅。
类比推理应该如何推?
“ 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是对古代几种主要交通工具性能的总结。交通工具,总的说来,可分为畜力和人力两大类,畜力交通工具有骡车、牛车、驴车、羊车、大车、驴、骆驼、马等。人力交通工具有船、人力车、三轮车、轿和白桥、扛肩、担挑、冰床等。
古代交通工具有:
1、骡车,又称轿车,是用骡子驾辕的一种车。据陈育丞先生介绍,骡车是辛亥革(蟹)命前北京的一种主要载人工具。向有“京车”之誉。骡车由车身、车轮和车轴、车围、套具四部分构成。车身有车辕、车前盘、车厢、车后尾四部分,主体是车厢。车厢有穹形顶棚,有门有窗。官用骡车车轮较高,辐条较细。车毂凸形,车轴稍长,俗名“陕西脚”。普通骡车车轮俗称“笨脚”,跑车车轮特别沉重,以免翻车。北京骡车的车轴(轴承)很有名,车行时触发出一种极清脆悦耳的响声。车子跑快了时,远远听去仿佛是京剧鼓板“单皮”在“放丝鞭”。只有北京的工匠具有制造这种车轴的技能。车围有内围、外围之分。外围用蓝布,在距车底盘约半尺的地方向上翻卷,卷起的部分,改用杂色缎,镶以黑缎边缘,名为挽手。内围,下部用杂色缎,镶黑边,名为卧厢。上部与车顶多为白色或淡蓝色。夏天,外围两侧各开大小不同的纱窗。纱窗之上加蓝布遮阳,下熏黑绸飞瞻,名小帐子。车前也架遮阳,名大帐子,夕阳西下或晚上行车,大帐子已不需用,便撤去。夏天,为了车厢通风,撤去里围,只留卧厢及车顶,周围遮以熟罗帘子,以防日晒。雨天,车外加油布。冬天,车上罩以灰色或**的氆氇雪顶。套具则包括骡子驾辕时用的鞍子、夹板、笼头、缰绳等物。鞍子较大者,称为大鞍车,多是王公贵人、满族命妇乘坐的。车夫三人,两人拿辕,一人牵骡,皆步行。另有小鞍车,用途较广,人人可坐。清末一些纨绔子弟多在小鞍车的制作和装饰上争奇斗胜。北京骡车所用的骡子,多来自陕西,人称“西口”,以颈长、胸宽、腰瘦、胫细者为优。毛色则以“缎子黑”、“野鸡红”、“菊花青”、“墨里藏针”、“香青”等为上乘。北京车把式的技术是很高超的。在最繁华的大栅栏,路仅容两车击毂而过,北京的赶骡车者也既能避人,又能避车,绝少事故。过去北京的骡车,有自用的,也有营业性的。自用的,无需多说;营业的,就是专门拉送客人的。但只有“站口儿”一项。所谓“站口儿”,就是骡车营业者白天在固定的一处胡同口等待乘客赁坐。起初多自己赶车,待收入渐厚,便再拴一辆,可雇人执鞭代赶。
2、骡驮轿,是用两头骡子驾驮的一种轿。这种交通形式实质上是坐轿,但这种轿不是前后2人或4人或8人抬行,而是前后各有一头骡子驾驮着轿杆而行,故称骡驮轿。这种轿比一般轿略大,可坐2人。轿内备有寝具,可以躺卧,是适于长途旅行的一种交通工具。一般可日行百里。行途中有两人赶骡,一人徒步,一人骑驴。
3、驴车,是由驴拉的车。过去,北京的驴车很多。后来骡车,马车兴盛起来,驴车日渐减少了。驴车也有自用的和营业的之分。自用的驴车,如粮店有自备驴车,外出送货用。郊区农民有自用驴车,用以进城拉粪土或卖瓜果蔬菜等农产品。营业驴车是用以拉送乘客的。有“站口儿”和“跑趟子”两种。“站口儿”者和营业骡车一样,在一定的处所等候雇客,或送一程,或包车来回。 “跑趟子”又叫“跑海”或“趟子车”,即赶着驴车沿着一定的路线来回拉客。过去,在天桥到永定门,东四到朝阳门,西直门到海淀等路段,都有趟子车。趟子车由某地到某地,是有定价的。因这种车较简陋,定价也很便宜。早到的乘客抢占前辕坐处,比较舒适。后来者便盘腿坐在车厢内,比较苦。最后上车者,只能坐在车尾,有被颠簸下来的危险。民国以后,这种驴车逐渐绝迹。
4、牛车,过去,北京的牛车主要是慈善机构育婴堂用以捡拾婴尸的。牛车上有一个大木箱,后面开一洞口,洞上悬一幅**布匾,上书“陆地慈航”四字。每日拂晓,育婴堂有人赶着牛车到处转,遇到婴尸多为被掐的私生子便拣拾起来,从洞口放入牛车上的大木箱内。有的被拣回的婴儿尚未断气, 还可以救活,也收养在育婴堂内。
5、羊车,这是少数人家特地制造的一种小型轻便的敞车,由一头山羊驾车。可以用来驮载一两个小孩外出游玩。
6、骑驴,驴是既易饲养又较驯服耐力的牲畜。骑驴代步,方便省事。从前,北京城内骑驴往来的人多有。康熙十五年(1676年)五月初一日,北京大风,有人骑驴从正阳门前过,被风倦起,落到了崇文门地方,人驴俱无恙。北京城内也有人家养驴营业,招客骑行。从新街口到西直门,交道口到安定门,东四到朝阳门等街上,多有这样的营业驴。从宣武门到白云观,营业驴更多,以便人们到白云观赶庙会、进香或游玩。所以,今宣武门东河沿街旧称赶驴市。这里的驴似乎更有灵性,雇客付钱骑上去后,不用驴夫跟随,驴就主动地驮着雇客快步跑到白云观,停蹄不动,待雇客下来。早在白云观的合夥驴夫拉到客后,用手一拍驴身,驴又自觉地跑回赶驴市。这大概是因为这种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来往于赶驴市与白云观之间,也就有了经验了。驴,不仅可供人骑,,而且还能驮货物。
7、骆驼,具有温顺、吃苦、耐劳的天性,用来驮运货物,胜过驴骡。过去,北京西郊石景山一带和南郊南苑一带,有不少靠骆驼为生的驼户。他们饲养几头骆驼,或驮脚,或跑买卖,挣钱糊口。驮脚的是为别人驮运货物,挣份脚钱。跑买卖的是拉着骆驼到外地贩运货物,既挣脚钱,也赚货利。旧日北京的驼户主要是从门头沟驮煤,从大灰厂驼灰,从西山里驼木材等,到北京城里送货或贩卖。拉骆驼按“把”而计,大把8只,小把6只,一般一个人拉一把。为了途中互相帮助,常常好几把一起走。但民国以后,现代交通逐渐发达,对进北京城的骆驼队也有新的限制,只准3只为一把。如果6只或8只一把,前后有六七丈或八九丈长,影响城内交通。过去,北京的骆驼都是从口外贩卖过来的。据陈琪先生讲,他的太爷就因去口外贩卖骆驼发了家。但是,拉骆驼主要在春、秋、冬三季,尤其冬天最忙。夏天,要赶着骆驼到口外去放牧。
8、人力车,又称洋车或“胶皮”,南方多称东洋车或黄包车,是清末由日本传入中国的一种人力载客车。这种车的车形,大家在**电视中都看到过,两个车轮承托个一个半圆形或方形车厢,车身前有长长的两根车把,一个人坐在车上,一个车夫拉着车跑。北京出现的第一辆人力车,名叫铁皮车(车轱辘用铁皮做成,故名),是日本人送给慈禧太后的御用车(现在颐和园内陈列着)。后来,北京便有人仿造,所以清末北京街市上多见铁皮车。民国以后,车形多有变化,铁皮轮换成胶轮,车厢多改为半圆形。黑色、棕色、**的都有。那时候,虎坊桥的“西福星”、崇外上三条的“东福星”、东华门大街的“懋顺”、西四的“华馨”,还有“起顺”、“双和顺”、“悦来”等字号都是制造人力车较有名车行。有钱有势以及社会名流之家,往往自购人力车,雇专人包拉。大量的人力车都是一些车厂子的,穷苦的车夫租车拉客;像朝阳门大街的“马六”车厂、“繁华”车厂,崇外上头条的“五福堂”车厂等,都属大型的,它们都拥有一二百辆车。一些小车厂仅有二三十辆或一二十辆车。旧日的北京城里,人力车是主要交通工具。在十字路口、胡同口,常有三五辆或十来辆人力车在等座。尤其在戏园子、饭馆子、澡堂子、东安市场、西单商场、旅店、火车站、天桥、公园、八大胡同(妓院)等处,候客的人力车更多。拉人力车的,分白天班和黑夜班,又有拉包月车和拉散座的分别。比较有名的人力车夫,还获得“一溜烟儿”、“伊犁马”、“花裤腰”之类的绰号。旧社会北京的人力车车夫是极为辛苦极为悲惨的。他们忍受着车厂主的残酷剥削,又常常受到一些恶棍警察的敲诈勒索。每天早出晚归,满街奔跑,挣几个钱仅能糊口而已。新中国成立后,人力车才完全取消。
9、三轮车,是30年代后期才出现于北京城内街巷上的。据任有德先生回忆,北京的第一辆三轮车是日本侵略者送给汉奸江朝宗的。后来三轮车逐渐增多,成为北京城内重要交通工具之一。三轮车靠车夫登踏而行,比人力车省力,而且可以拉两个人。现在北京街头上仍可见有载人三轮车。载货的三轮车是平板,叫平板三轮。
10、手推车,是一种独轮车。车轮在车身下面,居中。二车把在后,末端系有车襻。人推车时,车襻搭于颈后和两肩,两手分握车把,向前用力,推动车轮运转。车轮车轴原为木质,较笨重,推车费力。车行时,车轴摩擦车耳,发出吱咯吱咯的响声。后改进为胶轮轴承,推车省力,且无噪声。手推车功用较广,既可载人,又可运货。旧日北京卖水的、卖菜的、掏粪的,以及农民运土运粪、运稼运粮,大都用手推车。
11、喜轿和白轿。过去,北京的平民百姓也用轿。一般结婚时用的轿叫喜轿,送丧时用的轿叫白轿。喜轿是结婚时新娘坐的,一般为红轿,轿夫4人,前后各2人,有的地方除红轿外,另有两乘绿桥,是男方娶亲太太和女方送亲太太坐的。20年代后,流行新式婚礼,北京人结婚才渐渐改用马车或汽车迎亲。白轿是旧时有钱人家发丧时用的。老北京的风俗是,送葬的晚辈乘坐白轿。若是女人,限于已婚者,未嫁女子不能坐白轿。
12、扛肩、背负和挑担。扛肩俗称“窝脖儿”,是旧北京城里的一种行业。干这行的人主要是为人搬家或代人送嫁妆。极少数“窝脖儿匠”为皇室扛运贵重陈设,这样的“窝脖儿匠”专归皇宫懋勤殿绳子库管。窝脖儿需有一定技能,一般人“窝”不了那些又长、又高、又重、又易碎的物件。他们的“窝”法是,先将要搬运的物件放在一个一尺半长、一尺七八宽的长方木板上,并用软线绳捆绑好。然后由二人抬起,放在“窝脖儿匠”的垫有一根下铺棉布垫板条的肩上,“窝脖儿匠”一手扶物件,一手前后甩动,两眼向前平视,迈大步急行。到达目的地后,仍需二人将肩扛物件接抬下来。除了肩膀能扛外, “窝脖儿匠”还需有健步如飞和拆装各式家俱的技能。清末北京有名的“窝脖儿”范茂贵,仅用4天时间,就把60斤重的铜狮子“窝”到遵化马兰峪的慈禧太后陵墓去。背负就是背运东西,甚至背人。清末,北京多大雨,街路积水成河,没膝没腹的,一般人难以通行,遂有专门背人过街而挣几文钱者。至于旧时北京卖菜的、卖鱼虾的、卖鲜花的以及煤铺送煤、灰铺送灰、饭馆送酒菜等,多是担挑。扛肩、背负、担挑,都是以人力为主的交通运输形式。
13、船是主要的水路交通工具。古代的船也是多种多样。远的不必说,明代有黄船(御用)、马船(由川滇转送马匹专用,永乐迁都北京后,专用运送官物)、快船(水军征战用)、海运船(备使西洋诸国)、供应船(为皇室捕渔用)、后湖船(在南京后湖,为楼座船,供游览用)、战船(征战用)、粮船(又分遮洋船和浅船二种,均用于漕运)等等名目。② 清代则有粮船(漕运用)、战船(又有外海与内河战船的区分)、水驿船(用于水路驿站)、应差船(又有沙船、便民船、黄快船、楼唬船、宣楼船、大江差船等细目,备官府随时差遣)、救生船(专于江河激流险滩处备抢险救生用)、浮梁渡船(藉以渡河用)等等类分。③ 但是,在北京地区能见到的,仅黄船、粮船、水驿船、浮梁渡船等而已。黄船,在上面的《御用交通工具》部分,曾谈到龙舟,就属黄船之类。《明会典》载:“国初造黄船,制有大小,以备御用。至洪熙元年(1425年)计三十七只;正统十一年(1446年)计二十五只。常以十只留京师河下听用。”④ 《养吉斋丛录》所谓前明遗留于北京皇城西苑太液池中的“蓬岛飞龙”一船,是否就是明代留用于京师湖中的黄船之一呢?颐和园内至今存有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雕造的石舫,光绪十九年(1893年)稍加改造,改名清宴舫。这个石舫虽然只具有象征意义,并无实用价值,但通过它可以想见明清黄船的样子。明初南京后湖(即玄武湖)船或许与其相仿。
14、粮船,是专门用于漕运的船。海运粮船叫遮洋船,河运粮船叫浅船或剥船。北京作为金、元、明、清的帝都,它的粮食供应和财源完全仰赖于东南。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大规模的漕运,就没有北京作为千年帝都历史地位。正因为如此,当年北京的粮船是很多的。永乐初,无论是海道运输的遮洋船,还是运河运输的浅船,都能由直沽(今天津)溯白河而至通州。后来只有蓟州军饷用遮洋船海运,北京和通州国库里的粮食,全由浅船运输。明万历年间,用浅船运达京、通仓的米粮达370万石,而遮洋船运至蓟州的军粮仅24万石。同时间内,全国造船共12143只,其中浅船占95%以上。据文献记载,一只四百料浅船,底长5丈2尺,头长9尺5寸,梢长9尺5寸,底阔9尺5寸,底头阔6尺,底梢阔5尺,头伏狮阔8尺,梢伏狮阔7尺,梁头14座,底板厚2寸,栈板厚1寸7分,钉1尺3钉,龙口梁阔1丈,深4尺,使风梁阔1丈4尺、深3尺8寸,后断水梁阔9尺、深4尺5寸,两 〓(上“广”下“敢”)共阔7尺6寸。打造这样一只浅船,需用楠木7根,楠木短枋、连二枋、连三枋各一块,榆木1根,杂木5根又3段,大小钉锔700斤,艌麻200斤,油灰200斤,桐油30斤。⑤ 清代的运粮剥船大小有变。例如顺治初年造的粮船,船底长5丈2尺,中间阔9尺5寸,龙口梁、使风梁阔均不过1丈4尺,断水梁阔不过9尺,船体大小与明代浅船相仿。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题准,各省粮船式样改定为长7丈1尺,阔1丈4尺4寸,较以前增大。乾隆五十年(1785年)又因“各省漕船过于高大沉重,行走濡滞”为由,议准北河官设剥船1500只,每只身长5丈8尺,中阔1丈8寸,后阔8尺1寸,九舱,每舱深3尺,装米300石,⑥ 又比康熙时船小了许多。
15、水驿船是水路驿站专用的船只。样式不见记载。明代于通州设有水驿,必定有水驿船无疑。
16、浮梁渡船,是以船作桥渡河涉江的交通方式。据《清会典事例》卷939记载:康熙十八年(1679年),“将顺天(府)通州额设桥船五十内,拨给三河县泃河六船。”这样以来,通州的桥船尚余44只。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又“拆造通州桥船二十二,作为定额。”此后,通州则有22只桥船。雍正元年(1723年),“古北口滦河设渡船四,交与汛官管理。”乾隆五年(1740年)题准,“直隶省古北口渡船朽坏,别设渡船二,增设桥船十四。”作为浮梁渡船,需要的是坚固耐用,无需精雕细饰,所以这种船如同运货的马车、骡车、大车一样,样式简单,制作省力。
无论黄船、粮船、水驿船和浮梁渡船等,除顺水时可借助水力、顺风时可借助风力之外,主要还是船夫的纤拉和撑划。也就是说,仍是一种以人力为主的水上交通工具。
17、骑马。马是古代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本次论文主要介绍马。
历朝历代的驿站,都备有若干马匹,以供递送文书的人或过往官员骑乘。马跑得快,跑得远,将士出征离不开它。但在北京城内,文武大臣上朝,除了少数高官之外,都要骑马。
北京有什么著名的景点
1.全同关系:一个概念的外涵和内延完全相同
例如:罗曼蒂克:浪漫;
芙蕖:荷花;
家父:令尊;
解雇:炒鱿鱼
如果选项都是全同关系,就考虑二次判断,看题干和选项符合全同关系的哪类具体关系——古今、中外、自他、雅俗。
2.并列关系
例如:反对关系——水:火
矛盾关系——:生
其中“反对、矛盾”关系属于对并列关系的二次判断。其区别是,反对关系指的是两词存在并列,但是没有非此即彼的关系;矛盾关系指的是两词之间存在非此即彼的关系。
3.包含关系
例如:种属关系——名词:实词
组成关系——电脑:鼠标
其中“种属、组成”关系属于对包含关系的二次判断。其区别是,种属关系指的是两词之间是种概念和属概念的关系;组成关系指的是两词之间存在组成关系。
4.属性关系
例如:必然属性——盐:咸
酒:含酒精
或然属性——花:香
酒:有泡沫
其中“必然属性、或然属性”关系属于对属性关系的二次判断。其区别是,必然属性关系指的是两词之间存在必然关系,即A必然有B的属性;或然属性关系指的是两词之间不存在必然关系;即A可能有B的属性。
车牌号京H是什么意思
北京天安门广场
位于北京市区中心.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44万平方米.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城楼坐落在广场的北端.五星红旗在广场上空高高飘扬.人民英雄纪念碑屹立在广场的中央.人民大会堂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在广场的东西两侧遥遥相对.和正阳门城楼矗立在广场的南部.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到这里参观.游览和摄影留念.国庆节的天安门广场.有成千上万盆五颜六色的鲜花和喷泉装点着.是广场一年中最美丽的时候.
地址: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
北京故宫博物馆
是明.清两朝的皇宫.俗名故宫.又叫紫禁城.现名故宫博物院.先后有24个皇帝在这里统治全国.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故宫有高墙环绕.城外还有宽52米的护城河(又名筒子河).高耸的宫墙里面.有各式宫室8704间.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城四方都有高大的城门楼.南面正门叫午门.北面名神武门.东边称东华门.西边为西华门.城的四角各有一座秀丽的角楼.整个建筑群按中轴线对称布局.层次分明.主体突出.按其布局可分外朝.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武英殿为两翼.是皇帝举行各种典礼和从事政治活动的场所.内延以乾清宫.交秦殿.坤宁宫为主体.另有养心殿.御花园.外东路及外西路等.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居住之处.外朝建筑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内廷建筑金碧辉煌.布局严谨.
地址: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
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
位于天安门东侧.曾是明.清两代皇室家庙.旧称太庙.是封建王朝皇室供奉祖宗牌位.年节大典祭祀先人的地方.是现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群之一.太庙呈南北方向的长方形.总建筑面积139650平方米.整个建筑布局颇具匠心.三层琉璃砖门.三层大殿.戟门.石桥南北排列在轴线上.再加上封闭的围墙.浓密的古柏.形成了庄严肃穆的气氛.耸峙在整个建筑群中心的是三座雄伟的宫殿.重檐庑殿顶的大殿.是这组建筑群的中心.现为首都职工教育培训.文化娱乐和科技与人才交流的活动中心.
地址:东城区天安门东侧
北京柳荫公园
柳荫公园占地19万平方米.水面7.33平方米.公园具有两个特色:一是柳树的品种多.数量大.共有数十个品种的柳树千余株,二是公园具有美丽的田园风光.公园的中部有留春岛.岛上建有柳荫亭.湖边还有爱莲亭.水月轩.湖石假山.亭廊码头.园内还建有春.夏.秋.冬四个景园.
地址:东城区黄寺大街甲8号
北京圆明园旅游区
座落在北京的西北部.始建于康熙48年(1709年).是清朝鼎盛时期兴建的帝王御园.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占地350公顷.它是我国建筑.园林艺术的杰作.被誉为[万园之园".
地址:海淀区清华西路28号
北京颐和园旅游区
位于北京的西北郊.原是清代的皇家花园和行宫.园内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占地290.8公顷.其中水面约占四分之三.颐和园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典雅的园林艺术.精美的历史文物.成为闻名世界的皇家园林.
地址:海淀区新建宫门路19号
北京卧佛寺-樱桃沟
位于海淀区寿安山麓.与香山毗邻.卧佛寺因寺内的卧佛造像得名.距今已有1300余年.卧佛寺西北行约500米左右即为樱桃沟.这是一条外广内狭的幽静峡谷.两侧是秀挺峻拔的山峦.一条蜿蜒的溪水清澈见底.
地址:海淀区卧佛寺路北京植物园
北京八达岭长城
八达岭位于北京西北60公里处.东经116°65`.北纬40°25`.是峰峦叠嶂的军都山中的一个山口.明代<长安客话>说.[路从此分.四通八达.故名八达岭.是关山最高者".
八达岭这名.最早见于金代诗人刘迎的长诗<晚到八达岭下.达旦乃上>和<出八达岭>.元代.这里称[北口".是与南口相对而言.南口在北京北郊昌平县境内.从南口到北口.中间是一条40里长的峡谷.峡谷中有万里长城的著名关口[居庸关".这条峡谷因此得名叫[关沟".八达岭高踞关沟北端最高处.这里.两峰夹峙.一道中开.居高临下.形势极其险要.自八达岭下视居庸关.如建瓴.如窥井.[古人有居庸之险.不在关城.而在八达岭"之说.八达岭山口的特殊地形.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一向驻以重兵把守.八达岭成为军事战略要地.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据<史记>记载和近年来文物工作者普查.都证明八达岭一带在战国时期筑有长城.而今仍见残墙.墩台遗存.其走向.与今明长城大体一致汉习记载:曾设军都.居庸两座关城.北魏<水经注>说:[居庸关在居庸界.故关名也.南则绝谷.垒石为关址.崇墉峻壁.非轻功可举--其水历山南.迳军都界--."因此.有专家认为汉置居庸关.关址在八达岭.[居庸"之名从何而来?是秦始皇筑长城.从南迁徙一批贫苦农民和囚徒.到军都山妫川小盆地定居.称为庸徒居处.汉武帝时.将妫川置居庸县(仿延庆).<水经注>所记载的关址地形地貌和山水流势.与八达岭的地理环境相同.
一千五百年前的北魏.曾在八达岭一带修筑长城.据<魏书世祖本纪>记载.北魏拓跋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在国都平城(今大同)以北.修筑长城.名叫[畿上塞围".东起上谷军都山(即八达岭一带).西至黄河岸.后来到北齐王朝天保六年(555年).又修筑长城.西起大同.经军都山东去.把长城延长到了海边.
八达岭长城在明朝重新修筑.明太祖朱元璋深知城墙在军事上的重要.当了皇帝后.即[高筑墙".设防备战.其时各州府县.也纷纷兴筑城池.朱元璋派大将军徐达.冯胜等率军在北方筑关制塞.修筑长城.加紧练兵屯田.以防元残余势力南侵.
1403年.明王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即位.1420年.他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朱棣决心统一中国.先后五次御驾亲征.大军深入蒙古高原.最远到达现在苏联境内的鄂嫩河附近.(1488年以后).才开始进行浩大而全面的修筑长城工程.经过270年的漫长岁月.先后共有18次大规模的修筑工程终于建成一道高墙.东起辽宁省的鸭绿江边.西止于甘肃省嘉峪关以西的布隆吉.这便是我们通常说的现在还能看到的万里长城.明长城全长14600多华里.经过我国北方七个省.市.自治区.无论从工程技术水平和设防的严密程度.都是以前的长城无法比拟的.在此意义上.可以这样说:我们今天看到的万里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连结于秦始皇时期.完善于明王朝.
明代万里长城.再不是单一的一道高墙.而是修筑成[层层布防"的纵深防御体系.重点地区还修筑了多道城墙.关隘.宁夏.陕西.山西.河北等地.都修筑了长城复线.山西设置的长城复线就有四条这多.在重要的交通军事要地.修筑多座关城和多道较短的墙.如雁门关的十里山谷.有28道石墙.可谓[寸土设障.步步为营".
八达岭是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第一位帝王秦始皇东临碣石之后.从八达岭取道大同.再驾返咸阳.而肖太后巡幸.元太祖入关.元代皇帝每年两次往返北京和上都之间.明朝帝王北伐.清代天子亲征--八达岭都是必经之地.到于历代皇亲贵族.文人墨客吟诵八达岭的诗文更是数不胜数.最早留下诗章的是唐代诗人高适.他诗中写到[绝坡水连下.群山云共高".至于在那些民族纷争.金戈铁马的岁月.八达岭上更是上演过一幕幕恢宏的史剧.而今.旧中国的苦难.两千年的历史诸侯争霸.朝代更迭的往事.都已经成为遥远的过去.长城十万里.文化五十年.时代赋予了八达岭长城以新的使命.它像一座宝贵的历史丰碑.矗立在万山之巅.闪烁着中华民族文明和智慧的光彩.也现出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百折不挠的伟大品质和精神.它成为联系我国各族人民.海外侨胞.国际友人的友谊纽带.它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担任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的郭沫若同志提议修复八达岭长城.接待国内外游人.
清代以来.八达岭长城已日渐荒废.关城西边[北门锁钥"的城台.残毁过半,东边[居庸外镇"城墩摇摇欲坠,长城城墙的墙身.宇墙.垛口.墙台.敌楼等已是断壁残垣.作出修复的决定后.有关部门立即行动.尔后又曾进行多次修缮.
1961年.确定八达岭关城和城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在邓小平同志[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倡议下.古老雄关更换新颜.先后修复敌楼19座.城墙全长3741米.使游览总面积达到1.9万平米.1986年.八达岭被评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1987年.联合国接受万里长城为[世界文化遗产".1991年8月.八达岭作为万里长城的精华.在北京故宫博物馆.接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人类文化遗产证书.1991年12月.在珠海举行的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评选活动揭晓命名大会上(全国候选景点94个.回收有效选票48万张).八达岭因其景点著名.以37万张的绝对多票数.成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首.
八达岭长城驰名中外.誉满全球.它是万里长城向游人开放最早的地段.[不到长城非好汉".迄今.八达岭已接待中外游人一亿三千万.先后有尼克松.里根.撒切尔.戈尔巴乔夫.伊丽莎白.希思等372位外国首脑和众多的世界风云人物.登上八达岭观光游览.这种情况.在世界风光名胜景点中.实属罕见.八达岭长城给来访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无穷的回味.
八达岭长城.作为万里长城的精华.正以古老而年轻的雄姿.迎接慕名而至.纷至沓来的天下游人.登过长城的人.莫不叹为观止.
北京十三陵
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总称.位于北京市西北约44公里处昌平区天寿山南麓.陵区面积达40多平方公里.从1409年营建长陵到清顺治初年营建思陵.长达200多年间依次建有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故称十三陵.陵内计葬有皇帝13人.皇后23人.皇贵妃1人以及数十名殉葬皇妃.十三陵是我国历代帝王陵寝建筑中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古墓葬群.建筑雄伟.体系完整.历史悠久.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
明朝崇尚[事如事生"的礼制.认为人后.灵魂犹在.还有饮食起居的需求.因此.这十三座皇帝的陵寝建筑比拟皇宫.显示了帝王的尊宠地位和君临天下的浩大气势.在中国传统风水学说的指导下.十三陵从选址到规划设计.都十分注重陵寝建筑与大自然山川.水流和植被的和谐统一.追求形同[天造地设"的完美境界.用以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
中国古代帝王陵寝区域的设置.早在战国中期就已出现.到了唐宋时期.出现了相对集中又各自独立的皇家陵园群落.而明十三陵的特点在于它第一次体现了中国皇家陵寝建筑群的整体性.每一位皇帝的陵墓虽有各自的享殿.明楼.宝城.但陵区之内.长陵神道成为一条贯穿各陵的[总神道".共用的石牌坊.石刻群.加上各陵尊卑有序的布葬方式.使陵区的建筑紧密相联.形成了一个整体.
明十三陵自然环境具有青山环抱.明堂开阔.水流屈曲横过的特点.而各陵所在位置又都背山面水.处于左右护山的环抱之中.这一陵址位置的经营方式与建在平原之上的陵墓相比.其自然景观显得更为赏心悦目.更能显示皇帝陵寝肃穆庄严和恢宏的气势.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评价说:[明十三陵建筑价值极高.长陵的楠木殿其规模是全国唯一的.石雕精湛.明十三陵无论是从建筑形式.还是建筑结构.或建筑艺术上看.是明代建筑的实物历史."
来自德国的游客在定陵参观石雕
在各陵中.仅定陵于1956年进行了考古发掘.其他陵寝墓室建筑均保存完整.各陵陵前的神道.主神道的石牌坊.大红门.神功圣德碑亭.石像生.龙凤门等主要建筑都保持原来的风貌.明朝时陵宫内外及神道两旁栽植的大量松柏.现在仍长势茂盛.陵区内的妃子坟.太监墓虽于清末时相继被垦辟为农田.但其地下墓室仍保存完好.地上陵寝建筑存有残垣断壁及部分石雕.
2002年8月.联合国遗产委员会官员.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李相海对明十三陵进行考察时认为.明十三陵代表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在世界某一文化领域内对建筑艺术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并能为一处已消逝的文明提供独特的见证.作为一种类型的建筑群.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阶段.
明十三陵的布局经营.在满足礼制功用的同时.与山川.水流等自然环境因素密切结合.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并对清东陵.清西陵的建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各陵除面积大小.建筑繁简有异外.其建筑布局.规制等基本一样.平面均呈长方形.后面有圆形(或椭圆形)的宝城.建筑自石桥起.依次分列陵门.碑亭.祾恩门.祾恩殿.明楼.宝城等.各陵原设有[监".专司祭祀扫陵之事.现仅存德陵监监墙.陵区内还曾建有妃子墓七座.太监墓一座和行宫.苑囿等附属建筑.
十三陵以地面建筑宏伟的长陵和已发掘的地下宫殿定陵为最著称.整个陵区原来四周都有陵墙.正门开在南端.蟒山.虎峪嵯峨两侧.好似一龙一虎踞守大门.从明永乐七年(1409年)修建长陵起到清顺治元年(1644年)修建思陵止.二百多年间都被定为禁地.驻有陵卫.长陵是明成祖朱棣的陵寝建筑.横恩殿亦称献殿.享殿.是长陵的主体建筑.是举行祭祖的重要场所.长陵被恩殿是我国最大的一座柄木殿堂.定陵是明神宗帝朱翊钧的陵寝.年号万历.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48年).陵园规制仿照长陵.定陵地宫已于1956年至1958年被科学发掘.现已修建成定陵地下博物馆.昭陵在明十三陵中位居第九.昭陵的建筑有其独特的地方.是明十三陵中地面建筑最完整且最具代表性的陵寝建筑.
十三陵于1957年成为北京市第一批古建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与八达岭长城同列为全国44个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之一.2003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7届会议将十三陵和南京明孝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明清皇家陵寝分布于北京.河北.辽宁.安徽.江苏等地.是中国明清两朝皇帝陵寝建筑群.按照严格的等级规制营建.具有完整的地上.地下建筑体系.布局严谨.规模宏大.建筑华美.工艺精细.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最高的丧葬制度.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其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并将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石牌坊:在十三陵神路最南端.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建.为汉白玉砌成.面阔五间.六柱十一楼.宽28.86米.坊高14米.夹柱石上雕刻麒麟.狮子.龙和怪兽.云腾浪涌.神态逼真.门上端额枋上雕刻的云纹.给人以柔美飘逸之感.这座晶莹光洁的牌坊是中国现存最大.最早的石坊建筑.
石像生:在十三陵大碑楼至龙凤门的神路两侧.有石兽二十四座(狮.獬.豸.骆驼.象.麒麟.马各四.均二卧二立).石人十二座(武臣.文臣.勋臣各四).为明宣德十年(1435年)整修长陵.献陵时雕造.均用整块巨石琢成.
棂星门:俗称龙凤门.在十三陵石像群以北的神路上.是一座汉白玉石牌坊.门南向.三门并排.其间联以红色短垣.柱头的云板和异兽.构成门上的装饰.结构奇特.三门额枋中央.都有一颗石琢火珠.故又称火焰牌坊.
长 陵 棱 恩 殿
长陵:在天寿山主峰下.是明成祖朱棣和他皇后徐氏(十三陵中第一个入葬的人)的陵寝.为十三陵中最早和最大的一座.建成于永乐十一年(1413年).整个陵园用围墙环绕.分为三个院落.包括陵门.神库.神厨.碑亭.祾恩门.祾恩殿.棂星门.宝城.明楼等(现部分建筑已不存).宝城砖砌.圆形.直径约340米.周长1公里多.上有垛口.形似城堡.内为高大的封土.封土下面就是地宫的位置.宝城南面中央有门.可沿磴道上达明楼.楼呈方形.四面辟券门.中贯十字形穹窿式天花.顶为黄筒瓦重檐歇山式.檐下榜额书[长陵"二字.楼正中有碑一座.额篆书[大明"二字.碑身刻[成祖文皇帝之陵".除陵园本身外.还有东西二坟.东坟在德陵馒头山南.西坟在定陵西北.坟内分别埋葬十六个为朱棣殉葬的宫妃.因其坟形如深井.故名东井.西井.祾恩殿:在长陵第二进院落内.即享殿.是祭陵时行祭祀典礼的处所.明嘉靖年始定此名.意谓感恩受福.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黄瓦红墙.重檐庑殿顶.坐落在绕以汉白玉护栏的高约3米的三层石台基上.面积1956平方米.殿内有十二根金丝楠木明柱.最大的直径1.17米.高14.3米.梁.柱.檩.椽.斗栱等构件.也用楠木制作.历时虽有五百余年.仍安固如初.这样宏伟的楠木建筑物.在中国已绝无仅有.
永陵:在长陵东南阳翠岭下.是明世宗和他三个皇后的陵寝.其规模不及长陵.但构造精美细致.陵为三进院落.享殿七间.两庑配殿各九间.明楼保存较完整.为十三陵之冠.墙垛用花斑石砌造.斗栱.飞椽.檐椽.额枋都为石雕.宝城垛口和两侧通道也用石砌.清初学者王源曾赞其[玓瓅磷磷烂烂.冰镜莹洁.纤尘不留.长陵莫逮".享殿现已不存.唯残基上留下一块陛石.上雕龙凤.剔透玲珑.栩栩如生.是明代宫殿雕石的杰作.
定陵:在长陵西南大峪山下.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朱翊钧和他两个皇后(孝端.孝靖)的陵寝.万历十一年(1583年)朱翊钧趁祭陵之便.带领文武官员.术士.钦天监等在天寿山亲自选定陵址.确定建陵规制.次年动工.历时六年.役使军匠.工匠达三万余人.主要建筑有陵门.祾恩门.祾恩殿.明楼宝城.宝顶和地下宫殿.除明楼.宝顶外.其余建筑屡遭破坏.祾恩殿原面阔七间.清兵入关后被毁.乾隆五十年(1785年)修缮.改为五间.民国初年又遭火焚.仅存遗址.明楼为黄琉璃筒瓦重檐歇山顶.檐下榜额书[定陵"二字.四角及台阶都用巨石拼砌而成.枋.椽.斗栱也用石雕.加饰彩画.坚实美观.明楼内的石碑.额篆书[大明"二字.碑身刻[神宗显皇帝之陵".两侧的宝城.为一圆形城墙.长约750米.砖砌.垛口仿永陵用花斑石垒砌.清时已毁.陵院内外.原建有宰牲亭.神库.神厨.朝房.神马房.神宫监等.地宫位于明楼的正后部.是陵墓的主要部分.1956年5月进行发掘.出土大量珍贵文物.揭开了地下宫殿之谜.为研究明代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地下宫殿:定陵地宫是十三陵中唯一开挖的地宫(截至1997年).在定陵明楼的正后部.距墓顶27米.总面积1195平方米.全部拱券式石结构.由前.中.后.左.右五个高大宽敞的殿堂联成.前.中殿为长方形甬道.后殿横在顶端.前.中.后三殿之间各有道石券门.其檐.椽.枋.脊.吻兽均为汉白玉雕成.檐下有空白石榜.券门下是两扇洁白的汉白玉门.高3.3米.宽1.8米.重约4吨.门扇上均横以青铜铸成的长方形大梁(称管扇).宽84厘米.厚30厘米.重约10吨.石门制作工整细致.设计科学合理.门内有顶门用的[自来石".通高1.6米.两端刻莲瓣.前.中殿长58米.宽6米.高7.2米.全用[金砖"(大型方砖)铺地.中殿是陈设祭器的殿堂.内置帝.后的三个汉白玉石宝座及点长明灯用的青花云龙大瓷缸和黄琉璃五供.左右配殿为石拱券无梁建筑.长26米.宽6米.高7.1米.中有汉白玉垒起的棺床.棺床上面用[金砖"铺砌.中间有长方形孔穴.内填黄土.称[金井".后殿为地宫中最大的殿.长30.1米.宽9.1米.高9.5米.地面用磨光花斑石(石+曼)砌.棺床中央放置朱翊钧和孝端.孝靖两后的棺椁.三具棺椁周围放有玉料.梅瓶及装满随葬器物的红漆木箱.
车牌号京H是指北京昌平区的车牌。
北京各地区机关代号:京A包括公交,京B出租车,京C、E、F、G远郊区县,京D警车,京A、K、L通州区,京B、M门头沟区,京C、N、P顺义区,京D、Q怀柔区,京E、R密云区,京F、S平谷区,京G、T大兴区,京H、U、V昌平区,京J、W延庆县,京Y北京市远郊区。
车牌第一位是汉字代表该车户口所在的省级行政区,为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简称。车牌第二位是英文字母代表该车户口所在的地级行政区,为各(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盟)字母代码,通常按省级车管所以各地级行政区状况分划排名。
扩展资料
《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中规定:
第十五条上道路行驶的机动车,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在机动车前后的规定位置,各安装一面号牌,不得倒置或者反向安装;
(二)在前窗右上角粘贴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环境保护合格标志;
(三)货运机动车及挂车车厢后部喷涂放大的本车牌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号牌》中规定:
9.4?其他?
号牌正常生产后,每两年都应取得具有计量认证和国家实验室认可资质并经行业主管部门认可的第三方检验机构出具的除耐候性能以外的全性能送样检测报告或抽样检测报告,耐候性能每四年检测一次,合格后才能用于核发。?
10.1?每一副号牌之间衬以柔软衬垫装入一个包装袋,包装袋上须注明号牌种类、机动车登记编号、面数及生产厂名。?
10.2?号牌的整包装可采用防潮纸板箱或木箱加封包装。?
10.3?每一整包装箱须标明品名、数量、号牌起止号、生产厂名、地址、出厂日期,箱内须有检验合格证及装箱单。
百度百科-车牌
百度百科-全国汽车牌照号详解细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