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护墙板

浙江木箱厂-浙江木箱

浙江木箱厂-浙江木箱

正月里走亲访友,各地总有些新鲜的过年法儿;若是要回乡省亲,远离传统乡土风情的80后们还真是很难见到一些老古董、老物件儿,即使见到了,也不一定知道它是干什么的……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春节里走亲访友的新鲜事儿!

各地春节新鲜过法

一、闽粤风采

闽南一带乡村过年习俗显得与城市不尽相同。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另外,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此时,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

在广东,除夕夜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橘,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

二、西北劲风?

在陕西,关中耍社火,陕北扭秧歌。秧歌拜年是陕北年俗中独特的风情。春节期间,村村都组织秧歌队,挨门逐户拜年,秧歌队每到一户,伞头触景生情,即兴创作自编唱词向主人祝福。如“进了大门抬头看,六孔石窑齐展展,五谷丰登人兴旺,一年四季保平安。”

在甘肃,除了新年舞社火,还有正月打秋千:秋千是娃娃们的阵地,又是小媳妇、大姑娘的天下了,临夏山村的正月,就这样飞在了秋千上,天天飞、夜夜飞,直到正月十五。正月十六,秋千的主人爬到树上,把秋千卸下来,一年一度的打秋千就结束了。

三、东北瑞雪

在东北,大年三十首先全家一起祭祖,焚香秉烛、广陈供品,依尊卑长幼,向宗亲三代神主叩首,表示辞岁。随后,举行家宴,长辈们坐了上首,晚辈们团团而坐,取“阖第团圆”之意。饭后,孩子们将芝麻秸遍撒庭院,人行其上,嘎嘎作响,谓之“踩岁”;再将悬挂于室内、外的春灯一齐点起来,照耀着四壁的年画和春条,室内、外一片灯火辉煌。

还有“五更饺子”、“团圆饺子”。在百十个饺子里,只有一个放有硬币,谓之吃到这个饺子的人主,一年诸事顺遂。

四、吴越软语

在浙江,从初二起,邻里和亲友之间,往来拜节。拜年时间一般是初二到初十或延至十五。在苍南,叫“探正月”,到一般亲戚家里去,都要带礼品。

正月里行走江苏,可以看到独特的元宝茶。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 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

无锡渔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庙之习,祈求水神保佑,祭鳌赕佛,谓之“上”,禹王庙拆除后,此俗渐渐淡漠。

五、中原春色

在河南,农历腊月二十三,是“祭灶节”。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中原城乡噼噼叭叭燃放起新年的第一轮鞭炮。城镇居民忙于购买麻糖、火烧等祭灶食品。凡在外地工作、经商、上学的人,都争取在腊月二十三之前赶回家里。能吃到家里做的祭灶火烧,便会得到灶神的保护,来年家人就能平安无事。

在湘潭一带,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不论是农村或城镇,到处可以看到舞龙灯。舞龙灯先要“接龙”。即挨家挨户发请帖,凡是接了请帖的人家就依次进屋去舞龙灯表示祝贺。接龙后,开始舞龙。龙随鼓起,翻腾跳跃,大有腾云驾雾之势。欢快时,灯游龙卷,让人目不暇接。

在湖北,春节第一餐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其中,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寄意“新年抓财”,“有希望的后生”要吃鸡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飞,当家人则吃鸡骨头,有“出人头地”之意。

回乡省亲,80后不识的“老物件儿”

1、石碾

石碾用石头做成,分碾盘和碾磙两部分。是一种用石头和木材等制作的使谷物等破碎或去皮用的工具。逆时针推动,可用于磙压、碾轧,如碾米、碾谷、碾地瓜干等。

石碾转动的声音,就像乡村古老的摇滚,又像一支动人的歌谣。秋天的石碾上是玉米、黑豆和黄豆,夏天的石磨上是金黄的麦子,当然也有冬天里灰白色的山药干儿。尤其是过年套碾子碾黄米面,令人垂涎欲滴。

2、辘轳

辘轳也是从杠杆演变来的汲水工具。井上竖立井架,上装可用手柄摇转的轴,轴上绕绳索,绳索一端系水桶。摇转手柄,使水桶一起一落,提取井水。

据《物原》记载:"史佚始作辘轳"。史佚是周代初期的史官。早在公元前一千一百多年前中国已经发明了辘轳。到春秋时期,辘轳就已经流行。

辘轳的应用在我国时间较长,虽经改进,但大体保持了原形,说明在3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设计了结构很合理的辘轳。

解放前在我国的北方缺水地区,仍在使用辘轳提水灌溉小片土地。现在一些地下水很深的山区,也还在使用辘轳从深井中提水,以供人们饮用。在其它工业方面,有使用牛力带动辘轳,再装上其它工具用来凿井或汲卤的。

3、石磨

用人力或畜力把粮食去皮或研磨成粉末的石制工具。由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柱形石块和磨盘构成。一般是架在石头或土坯等搭成的台子上,接面粉用的石或木制的磨盘上摞着磨的下扇(不动盘)和上扇(转动盘)。两扇磨的接触面上都錾(zàn)有排列整齐的磨齿,用以磨碎粮食。上扇有两个(小磨一个)磨眼,供漏下粮食用。两扇磨之间有磨脐子(铁轴),以防止上扇在转动时从下扇上掉下来。有直径超过三尺六寸(1.2米)的大磨,要用三匹马同时拉。一斗(约合50市斤)粮食用十多分钟就能拉一遍。一般磨直径80厘米左右,一个人或一头驴就能拉动。小磨直径不足40厘米,能放在笸箩里,用手摇动,用于拉花椒面等。还有拉豆腐汁和煎饼糊子的水磨等。

4、织布机

织布机,织机的俗称。最早的织布机,是席地而坐的踞织机(也叫腰机)。使用方法是用足踩织机经线木棍,右手持打纬木刀在打紧纬线,左手在作投纬引线的姿态。这种足蹬式腰机没有机架,卷布轴的一端系于腰间,双足蹬住另一端的经轴并张紧织物,用分经棍将经纱按奇偶数分成两层,用提综杆提起经纱形成梭口,以骨针引纬,打纬刀打纬。腰机织造最重要的成就就是采用了提综杆、分经棍和打纬刀。这种织机虽然很简单,但是已经有了上下开启织口、左右引纬、前后打紧等3个方向的运动,它是现代织布机的始祖。

人们在织布的生产实践中,又逐步革新成功创造了脚踏提综的斜织机。它的图像,在汉代画像石上多次出现。这种斜织机已经有了一个机架,经面和水平的机座成五六十度的倾角,而且采用了脚踏提综的开口装置。织布的人可以坐着操作,手脚并用,生产率比原始织布机一般提高10倍以上,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织布机。

5、纺车

纺车是采用纤维材料如毛、棉、麻、丝等原料,通过人工机械传动,利用旋转抽丝延长的工艺生产线或纱的设备。纺车通常有一个用手或脚驱动的轮子和一个纱锭。

关于纺车的文献记载最早见于西汉扬雄的《方言》,记有“繀车”和“道轨”。兽锭纺车最早的图像见于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帛画和汉画像石。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有关纺织图不下八块,其中刻有纺车图的有四块。1956年江苏铜山洪楼出土的画像石上面刻有几个形态生动的人物正在织布、纺纱和调丝操作的图像,它展示了一幅汉代纺织生产活动的情景。这就可以看出纺车在汉代已经成为普遍的纺纱工具。因此也不难推测,纺车的出现应该是比这早的。

6、风箱

以前那个年代农村家家户户厨房里都有用砖砌成的锅灶,旁边放着一个风箱。锅里填好水以后,点燃柴禾放进锅灶口里面,左手拉着风箱,右手抓着柴禾那种姿势到现在记忆犹新。

风箱,用来产生风力的设备,由一个木箱、一个推拉的木制把手和活动木箱构成。操作人员用手拉开活动木箱,空气通过进气口使风箱的皮橐内充满空气,而且并不塌缩,再拉动其体能够将其内的空气压出, 空气通过输风管,可以进入熔炼炉中,用于炼铁。最常见的一种由木箱、长方形活动木箱构成,用来鼓风,使炉火旺盛。

现代农民家里都开始用蜂窝煤炉,液化气灶,电磁炉,风箱早就淘汰了,用风箱的时代已成为历史。

7、棒槌

棒槌,那是用木头做的,是一根约为一尺多长的扁形木棍。上面削有可以用手握住的把子,中间部分宽平,渐到末梢部分渐窄并微微往上翘起,早年洗衣服时多用棒槌敲打。

虽说棒槌是一根小而不起眼的木棍,可它却是很古老的物件。它在日常生活中不光扮演的是洗衣服的角色,在收获的季节里,它还可以用来敲打烈日下曝晒的各类豆角,各类菜子等作物,使豆粒、菜子脱壳。

参考来源:

怎么从天津寄烤鸡到浙江

飞机失事身亡。

1946年3月17日,乘专机由青岛飞往南京时,因南京上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不得已转飞上海,但这时上海的天气也不适合飞机降落,只能改飞徐州降落,途中在南京西郊的岱山失事身亡。

戴笠因得到的信任,长期从事特工与间谍工作,曾负责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情治机关军统局并担任副局长(但为实际***)与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主任。

其所领导的军统局行动,杀、迫害许多异议分子、中共及民主党派人士,日本人及与日本人合作的汉奸,甚至是中国国民党内的政敌。

扩展资料

戴笠在创建军统时,既运用中国传统的忠义观,也引进的革命思想。无论多忙,每个培训班戴笠都会当班主任,就像对于黄埔军校那样。戴笠时常告诫部下,军统的历史是用同志们的血汗和泪水写成的。

重要的是,亡临头之时,要甘为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戴笠常把军统比作一个大家庭,并用传统伦理以德相报,团结特工。戴笠向亡的军统特工父母支付丧葬费,照顾他们的孤儿寡妻,有意地将军统局塑造成一个讲仁义的单位。

百度百科-戴笠

中国瓷器的主要产地有哪些?

根据查询大众点评网得知,方法如下:

1、速冻后,装入泡沫箱,里面再盖干冰,然后密封,最后装入木条箱用木箱是由于防止泡沫箱被压坏或碰坏,这样可以保证箱内最少四十八小时的0度以下温度环境。

2、直接用顺丰,顺丰可以寄烧熟的菜,有专门邮寄熟食的包装,只需将烧鸡包装好拿到顺丰,顺丰就会提供包装。

浙江温州龙港镇为何会发展印刷业呢?

1、佛山陶瓷源远流长,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从意大利引进了第一条国外建筑陶瓷生产线,佛山陶瓷产业开始进入规模化、产业化的阶段,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2、淄博是中国五大瓷都之一,是全国重要的陶瓷产地。

3、景德镇是中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一座以生产陶瓷而著称的古老城市。景德镇自五代时期开始生产瓷器,至今已经走过了千年的发展历程。

4、景德镇是中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一座以生产陶瓷而著称的古老城市。景德镇自五代时期开始生产瓷器,至今已经走过了千年的发展历程。

5、?“天下名瓷出醴陵”。早在清末,“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醴陵陶瓷闻名海内外,堪称醴陵一绝,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

6、?唐山地区煤藏丰富,作为陶瓷器原料的耐火矾土,硬质、软质(可塑)粘土以及石英、长石等无机非金属矿产资源充裕,是理想陶瓷产区。

7、其它比较著名的陶瓷产区还有广东石湾和枫溪、江苏宜兴、河北邯郸

扩展资料

一、瓷器都是易碎品,在保存时应注意防震、防挤压、防碰撞。鉴赏藏品时要注意不要碰撞、摔落,尽量不用汗手摸。看藏品时最好戴上手套,桌上用绒布垫好,赏看时不要互相传递,一人赏看结束应重置于桌上,其他人再捧持观赏。?

二、瓶、罐、尊等瓷器一般是由下而上两段拼接而成,移动时不能一只手提物件上部的脖子。正确的方法是,一手拿住脖子,一手托住底。有的瓶、罐、尊装饰有双耳,在取放时不能仅提双耳,以免折断或损坏。薄胎器皿,胎薄、质轻、娇气,移动、安放时更要小心,要双手捧底,忌用单手,尤其是瓶件,底足小,体型较长,还需防风吹倒。

三、刚买回来的高温釉或釉下彩瓷器,应先放在清水中浸泡l小时,再用洗洁精洗掉外表的油污,用毛巾擦干水分后用盒子装上,盒中应有泡沫充垫,且加了泡沫后直径不能超过藏品0.5厘米,藏品放在盒中应松紧适当,同时应避免挤压,以防损伤藏品。?

四、出土的低温釉及釉上彩。在釉彩上会渗入很多杂物,甚至会出现脱釉脱彩的现象,应先在胎釉之间加入少量的粘合剂,在彩上再涂较软的粘合剂以防彩釉大面积脱落。如果是在地下埋藏较长时间的高温釉或釉下彩,在瓷器表面还产生很多钙质、硅质化合物,即土锈。可先用清水清洗一次,用3%双氧水浸泡3小时左右,再用清水浸泡30小时以上,用清洁白布清洗,一般可除去土锈。如果除不尽,可用刷子醮上醋酸,刷在土锈处,5小时后用医用手术刀斜削除去土锈,刀片只能向一个方向削。待大部分土锈去除后,再用白洁布和牙膏清洗直到土锈完全去除,这种方法只适用于高温釉和釉下彩。?

五、在洗刷油污等积垢时,应掌握以下技巧和方法:

1.一般的污渍可以用碱水清洗,也可用肥皂,洗衣粉清洗,再用净水冲净。

2.冬季洗刷薄胎瓷器,要控制好水温,以防冷热水的交替使瓷器发生爆裂。

3.彩色瓷器,有的因色彩中铅的成分较多,出现泛铅现象,可先用棉签蘸上白醋擦洗,再用清水洗净。

4.如果瓷器有开片或冲口裂纹等现象,污渍容易“沁”入其中,可用牙刷蘸些酸性液体刷洗。但釉上彩器物,不能用此方法,因为酸、碱性物质易损伤釉彩。如果是描金彩瓷器,不可用鸡毛掸子做清洁,因为鸡毛掸子易损伤瓷器上的描金。珍贵瓷器收藏时应配有相应尺寸,带胆的木箱或木盒,以便保存收藏。?

参考资料

瓷器(瓷质器物)_百度百科?

龙港建镇于1984年,是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的产物。二十年来其发展令世人瞩目,龙港镇现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中国小城镇”试点镇,浙江省和温州市综合实力主要强镇,苍南县的经济中心。与“中国农民第一城”同步发展的龙港印刷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中一种特色产业,19年来全镇印刷业总产值由1985年的15.6万元增加到2004年的45亿元。如今,龙港印刷业拥有世界一流的印刷设备,形成不干胶印刷、软包装印刷、防伪商标印刷、纸张印刷、电脑织唛等系统印刷及原辅材料生产、供应、印前、印中、印后及庞大销售网络相配套的高效协作,高度统一的社会化生产体系,一跃成为“中国印刷城”。从“中国第一农民城”到“中国印刷城”,龙港人完成了一次历史性的嬗变和跨越,充分说明了产业集群理论在龙港得到成功实践。

龙港印刷业的形成与发展是产业集群理论的成功实践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龙港在“鼓励农民带资进城开厂办店”口号下,自发形成了人口、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集聚。在龙港城镇不断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地道温州经济模式下诞生的印刷经济也在龙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90年代以来,龙港虽然存在着“小马拉大车”的尴尬局面,但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大好政策和温州模式特有的对新事物“不争不论”的大好环境下,龙港的印刷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而且,由于龙港较好的地理位置和“中国第一农民城”的美誉,吸引了周边两省六市县的经济能人,极大地促进了龙港经济的发展和龙港城市化建设的速度。特别是随着龙港中心城镇地位的突出,全县上规模的印刷企业纷纷向龙港搬迁。据统计,龙港镇印刷业1997年产值已达到15亿元,占全县印刷业产值的45%以上,而1998年,列入县重点印刷企业中龙港镇就有16家,其余乡镇只有6家。因此,当时的龙港印刷业可以说已经形成了集群经济,完成了产业集群的重要一步。

但是,在龙港印刷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同时,由于其自发性明显的原因,龙港的印刷经济几乎带有市场经济初期自发性私有经济的所有特点:一部分企业完成了原始积累,不断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成为基础雄厚的规模企业;而近半数的企业仍然停留在“家庭作坊”的经营模式上。这些“家庭作坊”规模小、档次低、分布散乱甚至隐蔽,致使政府部门的日常动态管理失控。这种情况下,有些企业由于管理不规范,宜于被假冒伪劣产品的制造者所利用,不知不觉中成了“一丘之貉”;也有一些证照不齐的非法企业,企业主见利忘义,无视市场规则和法律规章,有意制假,从中牟取暴利。2001年5月,随着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不断深入,苍南县特别是龙港的印刷业制假问题引起了当时中央常委、副总理、国务委员吴仪等中央领导的关注。5月27日、28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安部、工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及中央电视台、国家印刷业有关专家等部门共11人,组成联合调查组赶赴苍南。调查组发现,龙港镇的站前路,长不足1公里,却有100多家与印刷有关的小店铺,流向全国的许多假冒的印刷品、包装物都流经此类店铺。两天后的5月29日,一份《关于浙江苍南县制售件假商标情况的调查报告》上呈到了中央领导的案头。副总理等作批示:杜绝假冒伪劣产品必须从源头抓起,对印刷商标、标识、包装的印刷企业必须进行大力整顿,使假冒伪劣产品难以乔装打扮混入市场。遵照批示精神,及浙江省温州市有关部门将苍南县特别是龙港镇列为专项整治的重点地区。这次整治是动了真格的,整治前,龙港有各类印刷企业809家;整治后,在龙港重新获得换发证照的印刷企业只有427家。至此,数量的精减,外加配套扶持措施的实行,龙港镇真正达到了“压缩总量,优化结构”的目的。比如,整治期间全镇购置大型印刷设备的资金投入达3亿多元,提升了产业层次;制度上要求企业严格执行包括印制商标的四项制度、承印登记的五项制度等,使企业操作更加规范。正是这一次动真格的整治,使得龙港人真正认识到诚信和质量这些美誉对一座城市的重要性,使得龙港的印刷业更好地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整治后的第二年,即2002年4月1日,苍南县向温州市人民政府转报关于要求“授予龙港中国包装印刷基地”的报告,认为苍南印刷业经过这一阶段的集中整治,开始走上“结构优化、管理规范、竞争有序、技术水平一流,并形成区域品牌特色”的道路。5月26号,温州市向中国印刷技术协会提出了请求“授予龙港中国包装印刷基地”的报告。2002年9月24日,在经过多次的考察后,中国印刷技术协会正式向温州市和龙港镇授予了“中国印刷城”的金名片,这是对以龙港为整治重点的苍南县印刷业专项整治获得成果的最好说明。

可以说,改革开放20年来,龙港始终以经济发展为主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使印刷、礼品等科技量高的产业成为龙港的支柱产业。为了提高龙港印刷业的整体竞争力,使印刷业在发展中保持新的优势,龙港镇政府于1998年开始规划建设工业园区,占地1000亩的省级特色工业园——龙港印刷示范工业园区已完成一期工程,已有19家印刷企业进入园区投入生产。这些企业进入工业园区后,通过技改,对生产设备进行了更新换代,引进德国海德堡、日本小森等当代国际先进印刷设备和国内优秀管理人才,使龙港的印刷业上了一个档次。2002年,该园区新增产值9亿元,新增税收5000多万元。目前,二期工程开始动工兴建。此外,列为温州市七大工业园区的城东工业园区也已于2001年底动工建设。该工业园区规划总用地15000亩。整个园区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为启动阶段,用地面积3000亩,总投资45亿元。第二为发展阶段,用地面积4500亩,总投资60亿元。第三为目标阶段,用地面积7500亩,总投资100亿元。目前进入该园区启动阶段的一、二期投资项目,已批准立项共49家,总投资额8.1亿元,用地950亩。该园区一、二期规划的简易路网已完成,全部兑现处理农民征用土地补偿费、解决部分民房拆迁、园区道路、排水及桥梁工程设计方案图已通过会审。2002年底,龙港镇再接再厉,以优惠的地价,在龙金大道黄金地段规划建设占地280多亩的印刷示范园区二期工程,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引进BOPP、BOPA、BOPET等印刷原材料生产企业,延伸印刷产业链,继续降低龙港印刷业生产成本,从而使龙港的印刷业更具竞争优势。目前,龙港又在筹建占地面积达330亩的印刷示范工业园区和占地500多亩的新雅印刷工业园,希望通过此举来进一步壮大龙港的印刷业。

总之,龙港印刷业的发展就是不断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开拓进取的一个过程,也是产业集群理论在龙港这块土地上的成功实践。最近,龙港镇制定策划了把印刷推向全国的总体宣传方案,向全国宣传“印刷一条龙、包装一个港”的整体行业形象,紧紧围绕创建“中国印刷包装城”的宏伟目标,为龙港印刷业最终走向世界而努力奋斗。

当前龙港印刷业面临严峻形势和问题的深层次思考

经济学认为,产业集群就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企业高密度的集聚。它包括若干同类企业,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业。一般认为,产业集群多表现为地理位置上的相近性和产业链条的完整性、产业领域相对集中、企业数量足够多、产业集群内在竞争激烈以及纵向合作广泛等方面。产业集群的“高效”体现为:一是有利于深度分工和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在产业集群内,企业将全部资金、全部精力集中做好自己最有优势的一点,把这一点做成价格最低、质量最好,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龙港印刷业在集聚过程中,通过市场调整,不断细化产业分工,使产业链得以延伸,同时,出现了如新雅、曙光、富康等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二是有利于创新。由于学习效应和竞争效应的存在,印刷业的产业集群能够使得龙港原来基于资源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发展为基于区域创新能力的竞争优势,大大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三是有利于创立区位品牌。正如品牌影响力大的产品能够获得更多的消费者一样,品牌影响力大的区域能吸引更多的经销店、供应商、投资者以及各类人才,“中国印刷城”的金名片有利于龙港印刷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龙港印刷产业的形成和民展,充分说明了印刷产业集群带来的效应是巨大的,正是这种集聚效应才使得龙港成为全国三大印刷基地之一。

但是,随着全国各地对印刷这一“朝阳产业”的重视,以及龙港印刷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当前,我们对龙港印刷业的生存和发展应该有更多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

1、全国各地纷纷建立的印刷工业园区对龙港印刷产业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几年来,印刷业被作为“朝阳产业”得到各地政府的大力宣传和引导,在这种大背景下,各地纷纷通过“圈地、建园、招企”发展印刷行业,为适应现代城市经济发展的需求,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北京、天津等地各大中城市都已经把印刷行业列为都市型重点支持的行业。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平均增长率,预测今后5~10年内,国内印刷全行业的年增长率不会低于10%~15%。突出表现为印刷业的工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例如北京印刷产业园落户顺义,首期开发2000亩;上海打造国际包装印刷城,总占地600亩;云南投资6000万元建成花园式印刷精品基地;山东威海兴办印刷工业园占地 400亩;计划总投资20亿元的长沙市印刷工业园落户黄花,占地1000亩。沈阳投资兴建东北最大的包装印刷基地,投资30亿元,占地1300亩,总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一期工程已于2003年6月启动,该基地建成后,将集科教、商贸、工业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生产居住、综合配套于一体。这种几乎一哄而上的做法,对主要依靠国内市场做业务的龙港印刷业来讲,压力是沉重的,影响是巨大深远的。

2、相对不佳的经济发展环境将严重制约着龙港印刷产业的进一步做大做强。印刷行业是国民经济主要的加工服务行业,又是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建设、传播和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使命。因此,合理有序地加强对印刷业的监管是很有必要的。然而,龙港目前存在的诸如地税、国税、工商、文化新闻、技术监督、公安、经贸、环保、劳动、消防、安全、卫生、印刷整治办及镇政府等众多部门单位对印刷企业都可以进行检查管理的局面确实是太可怕了,往往会发生各部门重复检查和检查撞车的问题,某部门前脚刚走,另一部门后脚又来,给企业增加了不少压力。而且,往往多数检查是以罚款为目的,频繁的检查和罚款,不但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的开展,从而使不少企业不安心在苍南办厂。此外,电力、土地不足等瓶颈问题也严重制约着龙港印刷业的进一步做大做强。

3、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也严重制约着龙港印刷业的进一步发展。龙港的印刷业更多的还是属于“低、小、散”的企业,企业自身没有厂房或是租用不大的厂房进行生产,因此,容易造成这些企业没有长远的发展目标,只是为了现有的业务而生产,缺乏对企业发展远景的规划,而且,这种企业往往为了抢业务而与同行进行恶性竞争,相互竞相压价,导致产品质量的粗制甚至伪劣产品的出现。同时,众多的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差,没有自己的品牌产品,不注意对科研的投入,生产工艺设备相对落后,特别是在目前银行贷款不易的背景下,这些企业更没有力量更新、升级现有设备,造成了产品的低档。此外,除了一些上规模的大企业外,龙港大多数的企业由于规模小、资金缺乏,也不太注重对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引进,对已经通过低价获得的众多劳动力,也没有长远的眼光予以较好的技能培训,以使现有的这些员工能更好的胜任目前的岗位工作,更好的为企业发展服务。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