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护墙板

张家口木箱多少钱-张家口木制品包装

张家口木箱多少钱-张家口木制品包装

1、锦山

锦山是太行山区最大的原生态自然风景区,它位于石家庄市井陉县南部深山区,总面积160平方公里。距井陉县城56公里,距石家庄市80公里。锦山以碧湖、茂林、奇峰“三绝”闻名,奇、秀、雄并存,幽、静、险齐聚。

2、苍岩山

苍岩山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南50公里的井陉县境内,总面积63平方公里,高1039.6米,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区,苍岩山福庆寺作为核心景区被列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仙台山

仙台山位于石家庄井陉县辛庄乡,距石家庄市79公里,可高速40分钟直达。仙台山主峰海拔1195米,山峰奇秀,植被茂盛,红叶资源丰富,连续多年被网友评委“全国十大红叶观赏区之一“。

4、天桂山

天桂山,位于河北省会石家庄市西北90公里处的平山县境内。是我国北方著名的山岳古刹型风景名胜区,2001年荣膺国家AAAA级旅游区,2002年被审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3年被国家旅游局和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单位。

5、驼梁山

驼梁山位于五台、平山、阜平、灵寿四县两省交界处,距石家庄90公里。驼梁山北距佛教圣地五台山45公里,南距革命圣地西柏坡42公里,是西柏坡通往五台山的一条黄金通道。驼梁山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百度百科-锦山

百度百科-苍岩山

百度百科-仙台山

百度百科-天桂山

百度百科-驼梁山

自学制毒开“工厂” 这个“毒枭”昔日竟是知名歌手。后来怎样?

冯玉祥(1882年11月6日—1948年9月1日),字焕章,原名基善,原籍安徽省巢县(今安徽巢湖市),生于直隶青县(今属河北沧州市),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北军阀。有“基督将军”、“倒戈将军”、“布衣将军”之称。

扩展资料:

人物生平

光绪八年(1882年)11月6日,冯玉祥出生于直隶青县兴济镇北街(现为沧县兴济镇),后寄籍河北保定。原籍安徽巢湖,自幼在直隶保定长大。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冯玉祥刚满15岁,正式入保定五营当兵。?

他在父亲冯有茂的指点和管教下,开始“向读书和修养方面努力”。不久,冯有茂因病被裁。冯玉祥为了挣钱养家,愈发刻苦操练、学习,开始阅读《操法》、《阵法》等兵书。他看到淮军暮气沉沉,便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2月20日离开淮军,改投袁世凯的武卫右军第三营左队右哨六棚。?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4月,冯玉祥升为四棚正目。12月中旬,

曾在保定淮军从军,后成为爱国将军的冯玉祥又被提升为第二营右哨哨长。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武卫右军改为第六镇,冯玉祥任司务长,随后又升为本连排长,深得协统陆建章和标统王化东的器重。不久,冯玉祥成为陆建章的内侄女婿,得到了陆的提拔和帮助。宣统二年(1910年),冯玉祥被任命为陆军第20镇(师)第80标第三营管带(营长)

百度百科-冯玉祥

请问姓于的古代有什么名人

山东潍坊警方破获一起公安部督办的制贩毒品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1名,多处制毒窝点被捣毁,查获易制毒化学品10多吨。

偏僻农家院发现大型制毒窝点潍坊市公安局高新分局禁毒大队在工作中发现,一名叫坤哥的男子在QQ群里兜售,并在微信里称,他已经制出毒品。经过数月的摸排,警方获知坤哥的名字为巴某,四川黑水县人,与女友在青岛胶州李哥庄镇租房居住。

潍坊市公安局高新分局禁毒大队大队长 张顺亮:

通过调查以后,他的女朋友,还有他共同制毒的合作伙伴、他的马仔、他的技师相继都浮出水面。

警方分析认为,巴某的出货量大,很有可能是他自己生产的。那么,巴某的制毒窝点又在哪儿?经过多日摸排,警方又有了新的发现:巴某的制毒窝点位于胶州胶西镇赵家庄的一个农家院内。

潍坊市公安局高新分局禁毒大队大队长 张顺亮:

因为毒品前期制作的时候产生的异味是非常大的,所以他把它放在非常偏远的一个农村出租房里边。

11名嫌疑人落网 制毒窝点被捣毁

警方侦查中发现,巴某团伙不久前又进了一批制毒原料,准备大干一场,警方立即开展了抓捕行动。

巴某两个同伙扎某、冀某在一个小区出现,他俩主要负责半成品的生产。

在巴某的住所,警方将他和女友以及制毒技师杜某等人抓获。民警发现,在一张床上晾晒着已经制出的一公斤,桌上还有他们自制的工具和烧杯等。

巴某的制毒窝点,距他的住处有30公里的路程。在胶西镇赵家庄一个农家院内,警方发现,窝点里的地上不但堆放着一些白色塑料桶,还有40多个重200公斤的大圆桶,里面装满了丙酮、甲苯等易制毒化学品。另一侧,有制毒用的玻璃反应釜等设备。房子的一角,地上有许多半成品。院子里还有两个没开封的大木箱,里面装的也是制毒原料。这个窝点主要生产半成品。

潍坊市公安局高新分局禁毒大队大队长 张顺亮:

巴某怕他这种技术被其他成员掌握了以后,他就不好把控这个犯罪团伙了,所以他就把整个技术分成两个部分:前半部分由普通的马仔和成员完成,后期很重要的工序由他和另一个主犯两个人亲自来完成。

民警介绍,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试验,案发时,巴某团伙的制毒技术已经成熟。如果现场查获的制毒原料全部生产出的话,至少可以制成成吨的,社会危害极大。

堕落 知名歌手成为阶下囚

除在胶州的窝点被摧毁之外,四川警方也在潍坊警方的配合下,打掉巴某之前在成都的一个制毒窝点。河北张家口的一个制毒窝点也被警方打掉。为巴某提供制毒原料的上线和购买的下线人员全部被警方抓获。至此,一个全链条的制贩毒网络被彻底摧毁。那么,团伙头目巴某是怎样堕落为毒贩的呢?

△巴某团伙制造的

36岁的巴某曾自费上过中央音乐学院,在北京组建过乐队,写过原创歌曲,发行过唱片,许多KTV的点歌台也存有他的歌曲,当年也算小有名气。

巴某通过音乐制作经济收入还算可以。后来,他总觉得自己不如别的艺人挣钱多,心理失去平衡,总想一夜暴富,慢慢地,巴某染上了毒品。

△巴某被警察控制

于是,巴某就从网上查找资料,寻求制毒技术,并在成都建了一个制毒窝点,反复实验生产。

潍坊市公安局高新分局禁毒大队大队长 张顺亮:

经过前期的实验以后,始终有几个技术难关,他自己攻克不了,做着做着就不行了,做着做着就不行了。他没办法了之后,就在网上联系了一个广东清远的技师,就是杜某。

制毒需要钱,巴某就找到同样怀揣发财梦的朋友、陕西人冀某。

办案民警:

三人在四川成功研制出了,因为在四川他觉得那个地方不太安全,也不太便于他贩卖毒品,他觉得在山东还是相对比较熟悉,在这里有很多老乡,然后他就把这个制毒的工厂转移到了山东。

关于钢琴的!!!

1、于定国

于定国字曼倩,东海郡郯县人。他的父亲于公曾任县狱史、郡决曹等官职,判案公平,触犯法网而被于公依法判刑的人,没有因不服而心怀怨恨的。郡中的百姓为他立了生祠,称作于公祠。

于定国于是拜师学习《春秋》,亲自手执经书,面北而行弟子之礼。他为人谦虚恭谨,尤其敬重精通经术的士人,即使是地位低下,徒步行走前来拜访的人,定国都以平等礼仪相待,照顾周全,尊崇备至,因此,受到士人的普遍赞誉。

2、于永

于永,西汉时期丞相于定国之子,官至光禄勋、御史大夫。于永承袭了父亲于定国的爵位。于永年少时因嗜酒而多有过失,年近三十时却改变志节修养品行,并依靠父亲的荫泽出任侍中中郎将、长水校尉。于定国逝世时,他遵照礼仪居家守丧,以孝道而闻名。

于永是以列侯的身份授任散骑光禄勋,官至御史大夫。并娶馆陶公主刘施为妻。刘施是汉宣帝刘询的长女,汉成帝刘骜的姑母,贤惠而有德行,于永也因贤良而被选为驸马。皇上正准备拜于永为宰相时,于永却逝世了。 ?

3、于志宁

于志宁(588~665年),字仲谧,雍州高陵(今陕西高陵县)人。唐朝宰相,北周太师于谨曾孙。于志宁著有文集四十卷、《谏苑》二十卷,并参与修撰《隋书》、《律疏》、《大唐仪礼》、《周易正义》、《尚书正义》、《留本司行格》。

于志宁出身于河南于氏。于氏出自鲜卑万纽于氏,孝文帝改革时,改汉姓为于,迁居河南洛阳,遂以河南为于氏郡望,为代北虏姓大族,世代为北魏高官。

4、于慎行

于慎行,明代文学家、诗人。字可远,又字无垢。东阿县东阿镇人。明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

主要诗作有《驱车上东门行》、《子夜歌四首》、《子夜春歌二首》、《子夜夏歌二首》、《子夜秋歌二首》、《子夜冬歌二首》、《感怀》、《杂诗三首》、《长安道》、《杨柳青道中诗》等。现存诗作九十四首。

5、于成龙

于成龙 ,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人。清初名臣、循吏。于成龙擅长书法,诗词亦工。他的著述、奏稿等先后由其门人和孙于准辑成《于山奏牍》7卷附录《诗词合选》1卷和《于清端公政书》8 卷行世。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农历四月十八日,于成龙在两江总督任上终于走到了人生的最后关头,终年六十八岁。于成龙去世时木箱中只有一套官服,别无余物,市民痛哭,塑建雕像祭祀,谥号“清端”。

于成龙逝世后,南京男女老幼,商贩僧侣皆痛哭流涕,可见中下层人民对他的是十分悲痛的。康熙帝破例亲为撰写碑文,这是对他廉洁刻苦一生的表彰。

百度百科-于定国

百度百科-于永

百度百科-于志宁

百度百科-于慎行

百度百科-于成龙

大家帮我查一下关于内蒙古的风土人情,传说,风俗,只要是关于内蒙古的都行,越多越好

爱因斯坦说过一句话:"现代社会的一大特征,就是手段的完善和目的的混乱。"我们想,这句话用于描述我国目前钢琴考级的现状,也是非常合适的。当初举办考级的目的很明确,是要普及和推广钢琴教育,让更多的人接受音乐的熏陶,并通过级别的鉴定,促进学习者提高演奏水平,从而达到提高全民族音乐素质的目的。十多年以来,钢琴考级在制度的制定、级别的设置、曲目的选择、评判的准则等等各方面,都在日臻详尽和规范,唯有开设考级之初的目的却离我们越来越遥远和模糊了。是为了发展热爱的事业?是为了提高自身修养?是为了更容易出名、赚钱?是为升学可以加分?都是,又都不是!

一位学生家长就很明确和坦率地自己的女儿说:"我让你学钢琴,就是为了考重点中学能加几十分,不然我让你学来干嘛!"话虽说得很露骨,可能会令人不齿,但这却代表了时下一种非常普遍的想法,只是别人会含蓄些表达罢了。众所周知,许多知名大学、重点中学都有为特长生加分开绿灯的制度,钢琴通过某个级别的考试,就可以相应加多少分。说是全面发展也好,说是投机取巧也好,这些制度的确很诱人,吸引和刺激了大批学生投入到学习钢琴的行列,当然,这其中也包括许多在望子成龙的父母的强迫下学习钢琴的学生。

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或他们的父母)对学习钢琴持这样的观点,相比那些枯燥、寂寞、深奥、复杂的文、理科,学钢琴似乎更容易成材、成名(其中的艰辛他们暂时是看不到的),只要参加一、两次比赛,能获个奖,便能功成名就了;即便不成名,学好了钢琴,赚钱也会比其他文、理科学生快得多、多得多。要达到这个目的,通过考级当然就是必要途径了。持这种观点的人恐怕也不在少数。

在教学方面,培养学生考级,让学生取得一些成就感,其最终目的是要通过考级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不少教师却喧宾夺主,将考级视为提高自己知名度的途径,他们一味地拔高学生的程度,以证明自己的教学实力,另一方面,因此而获得的经济效益则不言而喻了,但这种做法使得浮夸风在钢琴教学中甚为普遍,其最大受害者,只能是那些学生了。

钢琴艺术毕竟是纯净、圣洁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出人头地,教师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出类拔萃,这本无可厚非,但如果怀着这样功利性的目的去教和学习钢琴,就会显得动机不纯了。以这样的目的来学习钢琴,能掌握钢琴的内涵吗?能感受音乐的真谛吗?我们深表怀疑。据我们所知,欧美等发达国家并无考级,但他们音乐教育仍然十分普及和广泛,人们的艺术修养也很深厚,这很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学习钢琴来发展自己的事业,但切不可本末倒置。当然这绝不是一、两个人或一部分人的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包括制度的制定、舆论的导向、教育的方法、以及媒体的宣传等方面,都要为之作出努力。

但愿有一天,我们不再是为了某种功利的目的而学习钢琴,让我们的手指下流出纯真而感人的音乐直指人心,让我们在琴键上用执着而热烈的激情燃烧生命。

方法之质疑--考级能在多大程度上证明学生的实际演奏水平?

既然要考级,那么每一个级别的证书都应该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有力地证明学生的实际演奏水平,但实际情况并不尽然。我们一直以来都对考级的方法,或者说是级别的界定上存有一些质疑。再具体一点说,就是对目前考级曲目的划分,我们有不同的看法。是否高级别的学生就一定比低级别的学生水平高,而低级别的学生就一定比高级别的学生水平低呢?

我们认为,根据现行的考级方法,是很难证明这一点的。考级中的各个级别都规定有相应的曲目,但是将这些曲目界定为不同级别的标准是什么呢?仅仅是技巧的难易吗?而这些曲目的技巧又有多大的代表性呢?

音乐有着广阔而深刻的内容,不同的作品有着不同的背景、内涵、风格、情感,演奏方法也就有着千差万别,是不能简单的地以演奏技巧的难易来加以区分的,而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又何止千万,且都各具特色,实在是很难想象能将它们都一一量化成不同的级别。而目前考级所规定的那些有限而狭窄的曲目范围,能在多大程度上证明学生的实际演奏水平呢?

例如柴可夫斯基的《四月--松雪草》和门德尔松的《猎歌》,中央音乐学院的考级将前者定为五级,将后者定为九级,相差悬殊;而《高等师范院校钢琴基础教程》将二者同时归于具有相当难度的第四册,也就是高年级学生演奏的曲目,而在我们个人看来,高师教材的编排似乎更合理。再例如莫扎特的作品,专业人士都知道,莫扎特的作品在大的技巧方面并无太多难处,而要真正弹好,表现出莫扎特音乐独特的内涵和情感,尤其是那些精致而细微的处理,却有着相当大的难度,那又该如何给它定级呢?

另外,由于上文所述的原因,许多学生考级带有太多的功利性,为了尽快达到高级别,他们一级一级艰苦地过关斩将,甚至拔高跳级。或许他们能如愿以偿地达到最高级别,但回头再看他们的学习历程,他们所弹过的,几乎仅限于那些考级曲目,而考级曲目之外的作品则极少甚至根本就没有涉及,因为他们需要的只是级别证书,而不是音乐,这不能不说是考级的一个悲哀。而另外一些学生,或许他通过的级别并不很高,但他却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弹奏了大量考级曲目以外的作品,而且无论是演奏技巧、风格把握和音乐处理都能做到很到位,而且开拓了较为广阔的艺术视野。那么这二者之间的实际水平孰高孰低,又将如何鉴别呢?

我们认为,在音阶、琶音、和弦、练习曲等基本训练上,当然可以、也必须循序渐进,逐级上升,以严格考核各级别考生的的基本功,而在乐曲的选择上,则应更具包容性和灵活性,可考虑给考生相对自由和广阔的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作品,充分的展现自己的才华和水平。更重要的是,应该以某种适当的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对考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必要的评估,使考级成绩能更公平和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这样,那张考级证书的含金量才会更高,更具说服力。

标准之质疑--是"独尊儒术",还是百花齐放?

这可能是一个很敏感,很具争议性的问题,但我们还是要斗胆提出来,因为近几年某些地方的钢琴考级在评判标准上的唯一性和刻板性,实在让我们越来越多地想起旧时的八股科举考试。自古以来,就存在有许多不同的钢琴学派,正是这些不同学派、不同风格各具特色的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才使得钢琴艺术异彩分呈,魅力无穷。但为什么在我们的钢琴考级中却感受不到这一点呢?一些地方的考级评委把自己的方法视为正统,将其定为唯一标准,否定其他的演奏风格,排斥演奏风格的多样化,所有考生都必须遵循他的标准弹奏,否则就不合格。这已绝不是个别现象。我们归纳一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片面强调手指。无论弹什么乐曲,都过度强调手指的主动性和音色的颗粒感。我们认为,钢琴虽属敲击乐器,但其真正魅力并不在于敲击,而在于在演奏中使听众产生对音的连续的想象;我们也不否认手指在钢琴演奏中的作用是首位的,它是钢琴演奏的主要载体;但手指毕竟不是全部,必要时也应充分运用手腕或手臂力量,可使音色更为柔和、圆润、通透,更重要的是可以加强音乐的流线感和连贯性,这种效果是光靠手指的独立敲击所不可能达到的。我们认为,在音阶、琶音等基本功方面,可以强调手指的训练以加强基本功,但弹奏具体作品时,则应该根据音乐表现的要求,例如"小步舞曲"等很典雅的具有古典气质的作品,或"夜曲"等很深情的饱含抒情情绪的作品,适当地运用手腕和手臂,弹奏出音乐的内在张力,以增强音乐的美感。然而这一切都被一些考级评委排除在外了。

2、盲目追求速度。为了达到锻炼手指的目的,无论演奏什么作品,都一律以快为准,以快为本,完全不理会作品的内涵对速度的要求。如中央音乐学院考级的七级曲目--门德尔松《无词歌》(Op38.No2.),其谱面速度标记为"不太快的快板"(Allegro non troppo),这个"不太快"是一个很有弹性的表述,不应断章取义地将其就视作"快板",而实际上这是一首颇为抒情的作品,其音乐情绪还略带悲伤(该作品有一标题为"失去的欢乐"),如以中速偏快的速度演奏似乎更符合音乐的要求。我们认为,快速地弹奏固然是技巧高超的表现,但光是快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关键是要能快能慢,快慢自如,无论快慢都能很好地驾驭音乐的表现,这才能体现出演奏者的真正实力,是一位合格的钢琴演奏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我们发现,许多学生由于一味地快速弹奏,最终反而慢不下来了,一慢下来便无法控制,无所适从,这能说是全面而扎实地掌握了钢琴演奏技巧了吗?

3、漠视音乐表现。由于上述原因,一些考官在考试时,只注重考生的技术,而不注重考生对音乐的表现,致使许多考生的演奏几乎成了"砸琴"般的炫技,演奏出的音乐却是生硬且粗糙,毫无音乐的美感。更可悲的是,许多考生弹完一首作品,对该作品的作曲家、所属时代、风格内涵等相关知识毫不知晓,只是按要求将乐谱上的音符准确无误的敲出来而已,把学生培养成演奏机器,将鲜活生动的音乐变成呆板僵化的音符,这难道就是我们考级的初衷吗?另外,作为二度创作的演奏者,所谓音乐表现也是见仁见智的,不应有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确的标准(当然,一个时代和流派的大体风格是要把握住的),而应鼓励考生演奏出个人的理解和个性。

而遗憾的是,由于一些考官对于演奏标准的绝对化和权威化,使得许多教师和考生为了顺利过关,只好放弃自己原有的风格和个性,而投其所好,这样的考级与科举考试有何分别?不客气地说,这是对学生艺术灵性的粗暴扼杀,是对艺术多样风格的无理干涉,无论是对考生的音乐素质的培养,还是对他们学习经历的成长,都是极为不利的,常此下去,也将影响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

以上提出的对钢琴考级的一些质疑,仅仅是我们作为一名基层的普通钢琴教师和音乐工作者,对考级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做出的个人的思考和见解,绝非对考级的全盘否定。我们提出这些问题,是希望能引起同行的共识和重视,并希望能够通过全社会的努力,进一步完善和促进考级,从而推动我国的钢琴事业的稳步健康发展。至于我们的观点是否正确,也欢迎同行们共同商榷和指导。

(政区沿革〕 1947年4月23日至5月3日,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在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市) 召开,会议决定5月1日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纪念日,民族区域自治在全国第一个得以实现,时辖呼伦贝尔、纳文慕仁、兴安、锡林郭勒、察哈尔盟,计32个旗、1个县、3个县级市,面积54万平方公里。自治政府驻王爷庙。1949年11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批准,自治政府迁址张家口。1949年9月19日,以国民党高级将领、绥远省代董其武为首的19人率部举行起义,其后,成立绥远省人民政府。1954年3月5日,内蒙古人民政府、绥远省人民政府委员会、绥远军政委员会、绥远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在归绥市(呼和浩特市)联合召开扩大会议,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命令,从3月6日起,绥远省建制和省人民政府同时撤销,原绥远省辖区并入内蒙古自治区,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呼和浩特市。1955年7月30日,将热河省敖汉、翁牛特、喀拉沁旗和赤峰、宁城、乌丹县划归自治区昭乌达盟。1956年4月3日,将甘肃省巴彦浩特蒙古族自治州和额济纳蒙古族自治旗划归内蒙古,增设巴彦淖尔盟,以原自治州和自治旗的行政区域为盟的行政区域。1969年7月5日,将呼伦贝尔盟、哲里木盟、昭乌达盟分别划归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将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分别划归宁夏和甘肃,1979年5月30日又重新划回内蒙古自治区。

全区现设呼和浩特、包头、乌海、赤峰、通辽、鄂尔多斯、呼伦贝尔、乌兰察布、巴彦淖尔9个市;兴安、阿拉善、锡林郭勒3个盟;另外有满洲里、二连浩特2个计划单列市;下辖16个县级市、17个县,52个旗,其中包括鄂伦春、鄂温克、莫力达瓦达斡尔3个少数民族自治旗。

〔人口〕 人口保持较低增长。2006全年出生人口23.58万人,人口出生率9.87‰;亡人口14.12万人,人口亡率5.91‰;人口自然增长率3.96‰,比上年下降0.66个千分点。年末全区总人口2392.35万人,比上年增加5.95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423.83万人。城镇人口1163.64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比重48.6%;乡村人口1228.71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比重51.4%。男性人口1231.30万人,女性人口1161.05万人。在总人口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64.35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比重为6.87%,比上年提高0.15个百分点。

〔民 族〕 全区共居住有49个民族。人口在100万以上的有汉族、蒙古族;人口在10万以上的有回族和满族; 人口在l万以上的有朝鲜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人口在1 000以上的有鄂伦春族、壮族、 锡伯族、俄罗斯族;人口在1 000以下的有藏族、维吾尔族、彝族、布依族等38个民族。2001年,汉族人口1843.7万人,蒙古族人口 404.08万人,满族人口48.1万人,回族人口20.8万人,达翰尔人口 7.5万人,鄂温克人口2.6万人,鄂伦春人口0.4万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共40.66万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